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社造電子報《NO.30》


第三十期-社區營造學會電子報





專業經驗分享

去污化——司馬庫斯部落社區公共廁所改造方案
李玉亭╱新竹縣尖石鄉泰雅爾司馬庫斯部落發展協會秘書

摘要
「廁所」是給人方便的地方,不乾淨不舒爽的如廁空間,何來方便可言?公共廁所在社區健康空間中之所以更需要被重視強調,正是在於社區參與公共空間中的營造不能忽視民生之所需。因而司馬庫斯社區居民期望公共廁所不是污穢骯髒的代名詞,也不是疾病傳染的淵藪。司馬庫斯是新竹縣尖石鄉的泰雅爾族部落,因地處偏遠,在基礎的公共設施上相對的匱乏,但部落居民對於社區未來如何永續發展以及如何打造一個安全健康有生命力的社區均相當努力。對於公共廁所的想像,除了期許乾淨衛生之外,並非像都市地區公共廁所的爭執在於性別的差異(例如:育嬰台裝設在男廁或女廁),我們嘗試建構的是一個「在」部落的公共廁所,這樣的公共廁所,是部落社區居民一起規劃設計的,更是由部落社區居民一起管理維護;這個公共廁所是屬於社區這個「家」的一部份,是有原住民部落社區特色的。
同時公共廁所更揭櫫著社區居民對環境衛生的正視。因而對健康環境之促進意義為:修繕窳陋的公共廁所,其為實質環境衛生的改善,廁所不再貼有骯髒污穢的標籤,更不是疾病傳媒的溫床。增設公共廁所,以解決原本設施不足的窘境,方便民生需求之抒發,身心循環更為順暢。透過對公共廁所的規劃設計、定期健康講座之舉辦、志工培訓,這整個過程為宣導健康新價值之實踐。
部落試圖營造的健康空間並非只是公共廁所的實質建物,同時營造的是原住民對廁所的空間想像、居民對健康環境的關切與參與、對健康議題的關注與動員力,同時培訓衛生保健志工,藉此多重的實踐來營造健康家園。

一、社區健康議題之掌握與策略
近年由於社區在整體發展規劃上,文化生態旅遊的推展為進行的方向之一,隨著價值觀的改變,觀光不僅是休閒,更是生活的必須,是健康生活的新價值。觀光的發展使得部落的生活獲得許多的改善,因而部落本身除了原本遷出去的人口回流加上自然增加的人口增多,部落的居民增加,加上觀光的人潮,因而在公共廁所上出現的問題一為設施的不足,一為設施的窳陋。社區位置的偏遠許多公共設施非常缺乏,現有的公廁亦是多年前部落自己胼手胝足搭建的鐵皮廁所,但年久已顯窳陋。為了解決公廁不足及現有公共廁所窳陋的窘境,社區居民在部落整體發展的思考規劃上,希望能營造乾淨衛生的公共廁所,不僅於此,更是屬於司馬庫斯這個「家╱社區」有原住民味道的公共廁所。而在之後的衛生維護上透過社區動員以居民的力量管理維護。並且希望透過衛生講座的舉辦以及衛生醫療志工的培訓,活絡並持續營造健康社區。
透過這計畫的契機,希望能點燃部落永續的機制。部落試圖營造的健康空間並非只是公共廁所的實質建物,同時營造的是原住民對廁所的空間想像、居民對健康環境的關切與參與、對健康議題的關注與動員力,同時培訓衛生保健志工,豐富衛生健康知識,並落實健康新價值,以得身心之健康,健康意念之永續。同時透過公共事務之推動參與,強化協會╱社區組織制度,並藉由此過程,整合社區人力資源以及外在資源,維繫社區組織。藉著「參與」的過程,維繫泰雅爾族傳統GaGa文化,以共享、共食、共事的生活方式,以凝聚部落居民的認同,並且以在地的想法和力量,落實原住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永續發展。

二、空間營造之社區參與程度與策略
在參與規劃的過程中,有時是透過會議的方式協商,而更多的場合是非正式的日常生活的遭逢聊天來凝聚共識與討論。部落居民會同協辦單位三軍總醫院社區健康部主任等專業學者共同參與「社區居民大會」,會中以部落健康衛生醫療問題為主軸,討論如何建立可持續的醫療、健康諮詢聯絡管道,以及部落衛生醫療志工的培訓,並營造部落能有安全健康的環境。針對公共廁所現況的檢討(設施的窳陋與不足),以及改進的方式上:社區居民討論希望公共廁所不單單只是廁所而已,它除了基本上要滿足乾淨衛生之外,更希望它是有社區特色的公共廁所。而所謂的在地特色,係部落本身為泰雅爾族,部落建物即為當地居民胼手胝足所建築,相當具有泰雅爾文化內涵。唯有在地人才能貼近屬於當地特色的想像。在會議中大家對公共廁所的規劃設計想像有相當多的想法,原本只是話語上溝通設計的概念,接著部落居民在黑板上透過圖像來溝通傳達對公廁的想像,之後謄在紙張,劃下公廁平面圖的粗稿。而婦女亦提供她們自己的想法,另外,在經費的估計上也是透過部落居民共同的討論所編列。由於泰雅爾族傳統GaGa,在文化生活上以共享、共食、共事的生活方式,因而對於社區公共事務的推展或者組織管理上,是複製與再現他們泰雅爾文化中「在一起」(共享、共食、共事)的生活,所以在「參與」的過程中,部落居民是快樂的,因為這是部落的生活方式。而在共事方面,部落在建築方面的共事經驗相當豐富,目前部落共同經營的餐廳即為透過部落每個人的雙手和創意打造出來,部落實有能力自己規劃設計並建造屬於自己家園的公共廁所。

三、社區健康空間與環境營造內容
藉由這次的社區健康環境與空間營造經驗,來達成下列目標:
1.透過部落社區居民的創意與共同參與,營造一個乾淨衛生並且具有在地社區風格的公共廁所。
2.宣導並彰顯環境衛生的重視,同時增進居民對健康衛生議題的知識並實踐之。
3.透過營造健康空間的過程凝聚社區意識,共同推展社區事務以達社區永續發展。
主要的工作項目包含:
1.整合社區部落社區內居民的專業技能、人力資源共同參與對公共廁所的想像,一同構築打造屬於在地社區有泰雅爾族特色的公共廁所。
2.整合社區居民人力,共同分配執行公共廁所管理維護事宜。
3.定期舉辦衛生講座,協邀三軍總醫院社區健康部、彰化基督教醫院之專業醫療團隊的參與,提供環境衛生、 醫療保健等議題方面知識的宣導教育,以增進居民這方面的知能與重視。
4.結和當地衛生所以及三軍總醫院社區健康部、彰化基督教醫院專業醫療團隊等醫療資源,以資在地部落社區居民衛生保健志工的培訓。
在公廁的規劃設計上部落居民考量當的地形以及景觀若以一般的公廁外觀來設計將顯突兀,因而結合Tayal的傳統穀倉的形式,將廁所採高腳屋的方式建造,一方面可以減少和地面接觸的潮濕,一方面和當地的地形景觀又能契合,同時參酌輔導團隊林志成建築師的建議,讓每一間廁所都能有明媚開闊的視野,所以在廁所的配置上將原本兩排的設計,改為單排,每一間廁所都面向群山,同時牆面採用透明強化玻璃,司馬庫斯傳統領域的山林一覽無遺,山光水秀的景致在上廁所的同時也盡收眼底。設計圖在協商的過程中一再地修正,除了力求公廁的特色及功能能夠發揮,討論之間不僅居民的凝聚力更高,同時也更加強化社區居民溝通聯繫的管道及泰雅爾文化認同。

四、結論
許多的案例及文獻資料說到空間營造,最核心的議題與概念就是要營造「人」,對周遭環境的關心、對人和人之間的和協互動,要活出一種有「人味」的生命及生活空間來,從健康的議題切入更是關切到每一個生命個體乃至於社區整體,「生、老、病、死」乃是生命自然的韻律與循環,然而如何在這個命定的韻律中尋找出一個永續的、可以遵循的安身立命的方式,並且活出幸福與尊嚴,這是司馬庫斯部落努力思考與實踐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社造電子報《NO.69》

95年03月10日 星期五 「社區營造資源中心計畫經驗分享」-專刊 ‧編輯室的話 社區營造學會 封面人物-會員介紹 ‧以學校教育為切入點的社區總體營造-王秀雲校長專訪 鄭婷方/採訪整理/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畢業 專題報導 ‧一閃即逝的社區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