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社造電子報《NO.19》

第十九期-社區營造學會電子報 (93年03月25日 星期五)


訂閱本學會電子報

前言
‧當自信成為邊陲的品牌
廖嘉展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中華民國數區營造學會 理事

社造番仔火
‧SARS防疫英雄
黃惠玲/文字工作者

社區趴趴走
‧飛魚之鄉--蘭嶼紀行之2
文/飛天小王子

活動快訊
‧本期活動相關內容


前言
當自信成為邊陲的品牌
廖嘉展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中華民國數區營造學會 理事

  記得十幾年前,大家樂賭風正流行,台灣經濟景氣正旺的時後,「台灣錢淹腳目」這句話,自豪的台灣人常這樣說。 但隨著世界經濟體分工的變遷,低工資的的國家大量吸走台灣的產業之後,台灣隨即進入結構性失業的時代,尤其以近四年來最為明顯。被外移產業所擠壓出來的剩餘人力,加上全球性的經濟不景氣,龐大的失業人口,使得台灣的社會安全瓣出現裂痕。



「回不去的故鄉!」早期的失業人口,還有回到農村去喘息的空間,但是這次又加上WTO世界經濟貿易自由化對農業的衝擊,農村的傳。統農業已無法吸納這波的失業人口,偏遠的山村、農村、漁村


益形凋敝,這些弱勢地區的人們的不安、沮喪,甚至用酒、毒品來麻醉自己,以至於產生諸多的社會問題,已成為台灣社會安全的最重要課題之一。1999年,台灣又發生921大地震,使得這個問題更加雪上加霜。

  在面對這些困境的時候,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於地震重建區先後推出「以工代賑」、「重建大軍」、「永續就業工程」、「多元就業方案」等計畫,希望由重建區的社區或民間團體,自主性的提出一些可以改善生活空間、促進社區產業發展……的計畫,讓生活在社區的中高齡失業人口,有一個工作津貼,除了希望協助弱勢地區的就業之外,也進而希望能協助第三部門的成長與社區產業的發展,成效極為卓著。


  本會去年有幸獲得社區營造學會的邀請,共同執行「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九十二年度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民間團體諮詢輔導計畫」,在台中區就業輔導中心與顧問團的協助下,陪伴九個點走過一段歲月。 首先,我得承認,我們的工作能力有限,無法全部解決重建區參與此計畫點所面對的棘手問題。重建區的這些團體自地震以來,即快速思考社區的生存困境,或多或少即開始社區內部的學習,包括組織的運作、社區資源調查、認識生態、農村休閒產業、文化產品開發……等課程;也有不少資源直接揖助社區重建的所需。


  在過程中,社區進展的程度也不一,有的已邁入自主營運,有的尚未找到方向,有的埋著頭苦幹……。這裡面有對自己社區資源的不清楚,以至於無法架構發展願景及策略;有因人才不足,而無法提升、轉化內部的資源;也有因組織的羸弱,難以有效運轉。要面對這些問題,顯然非常人可為,具有高度的人文素養,能長期陪伴社區成長的專業者與團體的協力,或許是可行的方向之一。


  專業者在獲得社區的充分信任底下,願意共同面對問題、尋求解決的途徑,讓一點一滴的進步看得見,讓挫折與歡欣可以交融;當自信成為邊陲的品牌時,那麼,台灣的另一波青春就會即將到來!


△TOP




SARS防疫英雄
黃惠玲/文字工作者

  前言:去年在混亂與恐慌之中,台灣終於擺脫SARS的威脅,並且平安度過秋冬危險期,雖然如此,進入後SARS時代的台灣,究竟從中學習了哪些教訓與經驗,有信心可以面對未來任何類似SARS疫情的威脅?

  談起去年的SARS,台北市中正區忠勤里是必然會被提起的社區,因為這裡是染煞最多、因煞死亡最多、被隔離人數最多,同時也是台北市唯一一所小學(忠義國小)被停課,以及第一家醫院(和平醫院)被封的社區。即使如此,「我們的社區沒有被封掉,」忠勤里里長方荷生安慰地說。那時,隔鄰的華昌國宅已經被封下來。

忠勤里方荷生里長
  忠勤里是中正區最老的里之一,里內約3500多戶,總人口超過萬人,近1800多名老人,獨居老人140多個,里民以中低收入戶居多。
*社區不能被封*
   事情起源於去年5月24日,一位老太太在家中暴斃,經了解,這位老太太曾前往台大急診室就診而被通知隔離,隔離期間,隔壁的老奶奶幫她送三餐,陪她說話,老太太持續在發燒,卻沒人發現。老太太於5月31日去世,老奶奶6月4日病發,經追查,方荷生驚覺可能是社區感染,開始逐一清查列冊,將感染源找出來。

  除了清查列冊,方荷生一一宣導里民作自我管理,每天量體溫,一有異狀,馬上反映給里長,由里長協助前往發燒篩檢站檢查,同時整理環境,進行消毒。「市政府要封社區,要做的也是消毒,這些我都做了,也把資料建構完成了。」方荷生即向馬英九市長報告,「只要封8戶,不用封到1500戶,」終於力保社區不被封鎖。


  方荷生說,當初封鎖華昌國宅最大的原因,就是不明狀況,完全沒辦法掌握,只好封掉,當狀況能夠掌握很好,把民間資料告訴市政府,然後將社區安定下來,大家不產生恐慌的時候,也沒有必要封社區了。
* 學生一個也不能少
  在全台陷入SARS集體恐慌,政府「寧願錯殺一百,不願錯放一個」大力隔離封鎖之際,方荷生能夠做到社區不被封鎖,這份篤定來自於對SARS資訊的正確認識與冷靜分析判斷,以及社區互助網的運

作。發生「社區封鎖」角力戰之前,里內的忠義國小已經被勒令停課,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
  忠義國小因為有兩名學生被中興醫院通報為SARS病患,而接獲通知停課兩個星期。「里內的單親家庭很多,社區又屬中下階級,家長要工作掙飯吃,不敢讓老闆知道小孩停課的事情,帕丟掉頭路,」方荷生說,爸媽要上班,孩子在家沒人照顧,「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決定,邀請、拜託學校級任老師,一天要打三次電話給孩子了解功課,還要去問孩子有沒有發燒,了解家裡的狀況。」學校的志工團體也介入,協助老師收送功課,讓爸媽安心去工作。

  停課事件,帶給學校、忠勤里相當大的打擊。忠義國小一個年級只有三個班,一個班只有20個孩子,在招生方面就有困難,「停課,更是雪上加霜,」方荷生深怕忠義國小從此流失學生,往後招不到新生。

  檢驗報告出爐,證實忠義國小這兩名學生沒有感染SARS,學校恢復上課,方荷生立即動員學校志工團體及家長,在恢復上課的前一晚,一一打電話給學生家長,請他們隔天一定要讓孩子到校上課,結果,除了有三個到南部去,全部到齊。

  孩子回來了,學生家長也回來了,情況穩定了,「這才是我們最想做的事情,」憑藉讓學校延續的使命感,方荷生把這些孩子一個一個追拉回來,並且持續凝聚力量,在學校放暑假之前召開各項招生說明會,將社區、學校處理SARS的情形,以及往後學校治學理念,誠實地告訴學生家長。令人安慰的,原招生名額76名,共招到68位,一個年級仍維持三班數。

*建構社區健康互助網*
   方荷生回憶,事情發生之初,除了發放政府各項SARS文宣之外,有很多無法著力之處,人與人的關係惡化,大家盡量不出門,只有電話聯絡才知道SARS的嚴重性。究竟要如何解決問題?幾經思考後,方荷生開始找社區內的張孟源醫生、藥局、檢驗所等專業人士,以及中正區健康營造中心,了解社區要如何防治SARS?如何動員社區力量保護社區?結果獲得共識,SARS通報一定要通知里辦公處,由里辦公處一起協助病患家屬及隔離里民。社區通報網絡慢慢被整合建立起來。

  因此,利用這樣的網絡,忠勤里由志工負責通報,該送醫院的,打177由救護車直接接走,志工不與任何通報疑似病例接觸,並且負責後續的消毒,以及調查這些疑似病例的人際脈絡,防止感染,安定社區人心。一旦確定不是SARS病例,即由里長方荷生到醫院接人回社區。

  後來,在陽明大學蔡篤堅教授的指導下,召開「建立SARS防疫社區互助網絡討論會」,這是方荷生第一次聽到「互助網」這個名稱,卻是他已經實際在執行的事情。

  也由於是曾經運作過的網絡,在互助網資源的整合與建構上,忠勤里比中正區其他里快速。忠勤里的成功經驗,讓方荷生萌生結合中正區所有里的力量來做防疫,和各里里長開會討論了六、七次,將他的經驗告訴大家,希望未來,不再發生類似華昌國宅封鎖、忠義國小停課事件。

  如今,跨里互助網已經成熟了嗎?方荷生坦承「不知道」,因為沒有實際操兵過。「忠勤里比其他里幸運的地方,里內有近100個志工團體,」方荷生說。這些團體包括巡守隊、鄰長、學校導護媽媽、愛心媽媽、環保志工、老人服務中心等等,不管921、331地震,納莉颱風、SARS疫情,都發揮了互助的功能,「讓志工幹部去了解最前線的資訊,一有事情發生,他們就可以幫助里長,」這或許就是方荷生成功扮演「里長伯」角色,成為忠勤里民倚賴支柱的關鍵。然而,方荷生誠懇地說,志工的建構必須慢慢來,須仰賴里長去溝通協調,並非一蹴可幾。

△TOP

社區趴趴走

 本新單元,將由學會工作伙伴輪番上陣,記錄遊走社區的點滴與感動…

飛魚之鄉--蘭嶼紀行之2
文 / 飛天小王子

  在台灣,平日感受甚微的族群差異,一到選舉就不斷被挑起,芋頭、蕃薯種種差異好似突然漫天靡地而來,對比於達悟族與台灣島的人民文化差異真是令人感到訝異與有趣ㄚ!

  有趣的是,達悟族的傳統主食正是芋頭與番薯。沿著蘭嶼的環島公路,我們就可看到許多一畦一畦以小石堆為界限的芋頭田。當晚餐桌上,招待我們的恩慈夫婦為了讓我們嚐嚐蘭嶼的傳統食物,不止擺上他們的傳統主食,還擺上傳說中的飛魚料理,幾種傳統食物雖盛在現代食具上,但同樣用他們傳統食具--芋頭葉盛著。我們面對一大盆的芋頭番薯,同行的中央日報編輯玉華的第一個反應是:這怎麼吃的完…。
而我則想著也許達悟人來到台灣,也會 疑惑:那一大鍋的飯怎麼吃的完呢?想到這裡,我不自覺的笑了起來,一邊吃著口味奇特的飛魚,一邊偷瞄著大家的反應…。最後那一大盆的芋頭番薯雖然每桌客人都沒吃完,但看著味道極為甘甜的番薯與芋頭如此和諧的堆疊一處,我想,也許在台灣經常被族群議題所困擾的人可以看看這盆達悟人的主食,也許他們也會有不同的獲得。

夜晚很快就降臨,海風習習,台灣的人們大概還在擾攘中,蘭嶼已在星辰下歇息。 這裡沒有光害、沒有噪音、沒有文明城市的侵襲、也沒有我在台灣的感情問題…。哈…也許這就是達悟人的蘭嶼,單純到沒有一絲雜質的蘭嶼。任何人來到這裡,都同樣被感化在 海天一地的湛藍與青綠中。
如果說,達悟人有甚麼大的煩惱,應該也是所謂的漢人帶給他們的比較多。達悟人素以善良、和平的特性著稱,他們沒有甚麼階級制度等社會規範,但和平樂天的性格卻造就他們生活藝術的獨特性。我們放眼所見的雅美木船、生活編織、以及恩慈夫婦為我們所歌唱的達悟情歌都是他們珍貴的文化寶藏。曾經,漢人所帶給他們的核廢料終令這個和平的民族不得不穿戴起傳統的武士服衣進行抗爭,但此時、此地,達悟族民已經入睡,浪濤聲中只剩下一個台灣人的囈語。
清晨,岸邊的白色拼板船與夢幻藍海再度揭開蘭嶼人的序幕。這裡雖然沒有漁人部落會微笑的可愛迷你豬,但我轉頭看著達悟人傳統的地下屋上曬著的五彩巧拼,仍舊不自覺的以微笑偷偷開展今日的行程。 我們來不及去青青草原看傳說中的美麗百合,也來不及到天池去朝聖一番,但我們仍舊努力騎著ㄅㄨㄅㄨ經過雙獅岩、看著情人洞上的老山羊跳來跳去…;路過郎島拍了船屋,最後到了保存最多蘭嶼傳統民居的野銀部落,我看著一大片的傳統民居(蘭嶼三大傳統建築:地下屋、工作屋、涼亭),喜歡傳統建築的我,血液中似乎有甚麼東西沸騰了起來,令我精神為之一振,不自覺的就表現出「漢人」的觀光缺點--拿起相機就想拍。
不過同行的恩慈當然先提醒了我們,達悟族民對於「靈魂」的概念是非常根深蒂固的,照相會攝取靈魂之說對部落的老人而言是深信不疑的,所以我們不只在沒得到屋主同意前不能拍攝地下屋,沒得到達悟族民本人的同意亦絕不能拍攝他們。我又興奮又好笑又可惜的偷偷望著穿著丁字褲的達悟族老先生,一邊偷偷想著很想過去邀他一起拍照,不過這種城市鄉巴佬的想法只能想想,大家仍專注的聽著當地住民的講解。


  蘭嶼的傳統主屋為地下屋,地下屋的前段為客廳,後段為廚房及臥室。若要宰殺如豬牛等生畜,則可在地下屋的小小平台宰殺,然後在廚房用木柴生火烹煮。地下屋常旁有工作屋,我們抵達時,工作屋中尚有一艘未雕刻好的拼板船,穿著傳統丁字褲的達悟老先生似乎正是此船的創作者,看到我們,他害羞的走開了…。此趟蘭嶼之行,真是讓我們見識到不同的文化景觀。

△TOP

‧ 呼籲重視公館文化資產與自然生態永續發展連署書 
‧2004「台北電影主題獎」入圍影展場次表 
‧GAPP寶藏巖全球藝術行動 
‧「社區工作會館」重新開館暨福利社區化觀摩活動 
‧亞洲女性身體工作坊—Beauty in Action 2004!!(word附檔)
‧文建會華山書展開展囉!展出期間出版品一律8 折回饋大家的參與!
‧社區營造三月分新書發表(共兩本)
‧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會 徵才啟事
‧東海岸閒置空間轉民宿休閒培訓計畫研習
‧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 2004 週三系列講座 
△TOP
訂閱本學會電子報
加入社區營造學會會員 .個人 .團體






發行單位: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電子報編輯小組
創刊日期: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七月九日
發 行 人 : 陳錦煌 理事長
電 話 : (02) 2395-6771、(02)23930629 傳真: (02) 2321-6487

www.cesroc.org.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社造電子報《NO.69》

95年03月10日 星期五 「社區營造資源中心計畫經驗分享」-專刊 ‧編輯室的話 社區營造學會 封面人物-會員介紹 ‧以學校教育為切入點的社區總體營造-王秀雲校長專訪 鄭婷方/採訪整理/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畢業 專題報導 ‧一閃即逝的社區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