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社造電子報《NO.34》

第三十四期-社區營造學會電子報 (93年10月29日 星期五)





--------------------------------------------------------------------------------
「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推動辦公室 -專刊

前言
‧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的推動與願景
「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推動辦公室

專案園地
‧政府新變革-跨部會溝通合作平台挑戰.魅力台灣再出發
「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推動辦公室

‧鑄劍般的焠鍊-和公部門協力的感想
黃莉芳/「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推動辦公室專員

驚天動地六十秒
‧本期相關內容


活動快訊
‧本期活動相關內容

 前言

‧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的推動與願景

「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推動辦公室

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的緣起
  「社區總體營造政策」自從文建會於1994年發起以來,至今已屆滿10個年頭,在此過程中,許多社區居民、在地文化工作者、相關領域學者專家、專業團隊、行政部門之分頭鼓勵與帶領下,紛紛投入營造故鄉的工作,不論總體營造之社區數量、培力養成之社區人才,皆已呈現顯著且深刻之累積與成長。

  為展現政府整體施政理念與長程發展視野,行政院積極研擬「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六年中推動,E世代人才培育計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國際創新研發基地計畫、產業高值化計畫、觀光客倍增計畫、數位台灣計畫、營運總部計畫、全島運輸骨幹整建計畫、水與綠建設計畫、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十大重點投資計畫。其中「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首度將原本非屬國家主流政策的社區營造工作,拉抬至與交通發展、經濟建設等傳統大型公共事務等量齊觀,是台灣社會發展史中的重要一頁。

  2003年底,正式完成部會分工與計畫架構調整,總計包含台灣社區新世紀推動機制、內發型地方產業活化、鄉村社區振興運動、文化資產創新活用、原住民新部落運動、新客家運動--活力客庄再現客家、健康社區福祉營造七項計畫主軸、三十二項子計畫,橫跨內政部、農委會、文建會、教育部、經濟部、原民會、客委會、環保署、衛生署九大部會,經費將近四百八十億元,內容完整涵蓋人、文、地、產、景與健康福祉等不同社區營造主題,並兼顧客家與原住民族群,有效建構整體推動機制,進以邁向台灣社會發展之嶄新階段與里程。
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整體架構
  
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推動辦公室的誕生
  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涵蓋七大主軸,九大部會合力推動,一方面反映出社區營造的總體性,另方面也預設了它獨特的困難度。相較於其他九項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的經費規模其實很小,但它不折不扣是一項社會工程,能否有效推動,不只關乎台灣社區的承擔能量,更關乎政府部門能否整合,有效地發揮社區協力的功能。所以,這項社會工程不僅要鼓舞更多人參與營造,更期望推動過程也讓政府部門摸索、調整和累積出一套機制,和民間團體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新故鄉。

  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作為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的政策幕僚單位文建會,遂委託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成立「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推動辦公室」來協助推動計畫。
行政機制社造化組織體系

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推動辦公室的目標
  推動辦公室自2003年12月正式成立,最主要的工作是在中央部會架構一個橫向合作的機制,設法讓部會之間有更多互動,建立共識進而可以彼此調整計畫來相互配合。

  除填補既有行政人力不足之既成缺陷,亦充分運用專業團隊之社造知識與靈活機能,積極協助中央部會,針對政策擬定、資源分配及實施策略進行相互溝通及合作,落實建置部會計畫整合平台,彙整相關社造資訊,研發政策操作機制,規劃聯合審查機制,排除經費重複補助,落實政府資源有效運用。有效傳承社區營造工作經驗,改善過往行政部門各自為政,彼此缺乏溝通串聯之常態模式。

  推動辦公室為了促進政策之橫向整合,民間了解如何與相關政策對應,以及公私夥伴關係之建立,規劃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五大類政策工具,補助型計畫、分區專業補助機制、委託專案管理中心、培訓計畫、特定主題委託研發。歸納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四大共同策略,社區提案、賦權地方政府、競爭型提案、藉助第三部門。
新故鄉社區營造計劃共同策略

新故鄉計劃的五項政策工具

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推動辦公室的組織與任務

計畫整合組:
  經驗交流會:前二次,分別於二、四月舉辦,以分組政策工作坊、探討委託第三部門專案團隊協力方式進行。第三次,十一月上旬假南投埔里暨南大學、桃米社區舉辦,針對「社區環境改造資源整合探討」、「社區產業的啟動與活化」、「地方運作機制的整合平台」三項議題、六個實際地方案例進行對話。安排二天一夜較長時間的相處、社造經典案例實地體驗,達成深度的交流之意義。

  政策說明書:試刊本已於四月出版。正式版預計十一月底出版,內容包括社區營造與政策協力,與世界同步--歐盟Leader計畫與IBA經驗、日本經驗、美國大街經驗,台灣策略與成果,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說明。

  部會拜會:7月上旬到8月中旬,完成九部會十五個執行單位拜會,協調七大項三十二計畫執行,藉由意見的交流,及了解不同部會的政策執行方式及困難點,以落實對政策執行之建議。主動了解非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範疇,但是與地方推動社區營造具有密切關聯之勞委會多元就業、農委會林務局社區林業計畫,研擬具體合作之可能性。

績效宣導組:
  《跨越》季刊:藉由各部會推動新故鄉社造營造計劃的進程「共同被看見」,及各不同參與角色或監督者 的「共同閱讀」,而形成意見交流的平台,形成部會之間的微妙且正向的良性競爭。前二期已於四月、八月完成,專題分別是「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總說明」、「各部會委託之專案管理中心(社造中心)」。第三、四期,主題是「跨區域整合」、「跨部會整合」,擬於十一月上旬、下旬出版。

  新故鄉觀察員:藉由民間力量,建立「新故鄉觀察員」制度,達成掌握政策執行成效。

  電子報:提供中央部會承辦員、縣市政府行政人員、相關學者專家、專業團隊、社區組織即時的訊息。「新故鄉園地」專欄,系列介紹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建立相關人員互動、溝通協調之機制。

資訊平台組:24小時不打烊的社造平台
  網站:網站資料庫、電子書、影像系統

  資料庫建立:已完成社造人才資料、社造點資料、計畫資料,總計1760筆的資料

  社區註冊:目前配合著社區註冊共計2266筆資料,請觀察員實際上線做登入會員及使用網站上的功能,就網站不足地方提供相關建議。

  SPS:中央部會內部網路系統

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的全新挑戰
  對於參與「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的部會夥伴,應該已經體會到這項計畫與過往執行計畫經驗的不同,但究竟如何更加投入,或許大家都還在摸索。對於「推動辦公室」的工作同仁而言,身為第三部門但介入政策協力之中,也是一項全新的挑戰,我們持續在學習、嘗試與調整。自始我們將這此項任務視為另一種「社區營造」,要分析課題、判斷情勢,要溝通、動員,要建立共識,也需要協調行動,更期待來日共同歡呼分享成果!


地址:台北市忠東路一段138號11樓(近善導寺捷運站五號出口)
電話:02-23956771
傳真:02-23216487
EMAIL:fca21@hometown.org.tw
網址:http://www.hometown.org.tw/

--------------------------------------------------------------------------------
專案園地

‧政府新變革-跨部會溝通合作平台挑戰.魅力台灣再出發

「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推動辦公室

  在「挑戰二00八:國家重點發展計畫-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的大主題下,各部會要擬定自身的計畫進而編列預算執行,則個別的計畫如何能切合社區營造的精神?計畫的執行設計如何能符合社區需求?而個別的計畫內容彼此如何能不重疊?都是在計畫形成過程中須處理的問題。

   陳主委其南表示,「當文建會首先提出的社區總體營造理念,逐年如漣漪般擴及其他部會,『社區總體營造』逐漸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用語。」


政策注重社區營造推展
  因此,從行政治理的角度看,像「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這樣跨部會平行合作的經驗,乃是中央政府施政的一大考驗,而如何有效地協助此計畫推展,更是對「新故鄉推動辦公室」的一大挑戰。

  在決(政)策上,將社區營造工作,即「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納入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十大分項計畫之一,並搭配「觀光客倍增」與「文化創意產業」兩項計畫,互相支援。

  行政院會已通過「社區營造條例」,送立法院審議中。這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立法授權社區團體居民可以由下而上,依一定程序,比照「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的定位,訂定適合自己社區的「社區協定」,解決了十年來社造運動所面臨的困境。這也將是台灣地方自治發展史上一項新的突破。

  藉著滾動式的「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今年已完成各部會社區業務工作方式的調整與整合,包括文建會、內政部、教育部、經濟部、農委會、原民會、客委會、衛生署、環保署等,各部會執行計畫的操作模式大部分都已完全轉型,符合強調居民參與,由下而上的提案申請方式,並強化地方政府對社造模式的認知和執行能力。

社造政策說明書與工作坊
  然而社造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社區人才的培育計畫應該是無限期的擴大與延伸,唯有共同在計畫中創造新的學習機會,才能不斷地培養新血輪、幫助新的社區,社區的生命才會變得不一樣。

  因此「新故鄉推動辦公室」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推動「計畫整合」。如何將子計畫間有機制建構和主題推廣兩種不同的性質區隔,就機制建構能有效打好基礎,必須在分項計畫的安排與構思上細緻處理;所以我們印行《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政策說明書(試刊本)》,同時呈現各單位的計畫內容是一本重要的查閱及參考工具。

  當然未來新故鄉計畫定案後,是由各單位自行推動,但我們相信:執行社區協力政策的行政部門間的默契愈高,則愈能發揮行政上的協力效果。因此,除了計畫面的整合外,在行政部門間建立合作機制也是近半年來「新故鄉推動辦公室」的另項工作重點。我們嘗試讓十五個單位的承辦人產生較多的交集,舉辦政策工作坊及經驗交流會,讓大家認識、互動,階段性地交換經驗。

網路SPS、電子報延伸溝通平台
  同時,新故鄉動辦公室的專職人員與十五個單位形成明確的對應窗口,隨時掌握推動上的困難;我們還引用最新的平台軟體SPS,讓大家藉由它透過網路而連成一個資訊共享的工作平台。而「新故鄉網站」也已架構完成開始上線,站內持續累積的資料庫期望能提供行政單位與民間更多參考。  
  
  當然,整合機制的建立,是含蓋中央部會之間業務、資源的整合,最終目的在促進縣市政府單位間的整合、中央對於新故鄉社區營造計劃加強宣導,讓地方政府充份了解中央政策方向,以便地方政府提早準備。

  推辦並設立網路上線及社區註冊,資料庫目前持續建置過程中,已經就所收集資料中,逐步建置到資料庫內,於網站上提供使用者查尋到社造人才資料、社造點資料、計劃文件資料,目前針對網站的美編逐漸改版為新版模式。目前配合著社區註冊,請觀察員實際上線做登入會員及使用網站上的功能,就網站不足地方提供相關建議。網站預計於六月底上線,未來網站將提供多元化的功能,提升網站的功能與架構,未來將整合電子報跨越社造十年論壇於台中科學博物館 、網站資料庫、電子書、影像系統到網站上,提供更多元化的網站平台。

  另外,新故鄉電子報的發行,作為新故鄉網頁延伸性的平台,提供各部會人員及專家學者、專業團隊即時性的訊息;另外納入「新故鄉園地」專欄,希望能將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作一系列介紹,讓參與各個新故鄉計畫推動、執行的夥伴們,多一層的認識。

   所以,我們期待建立與部會相關人員互動、溝通協調之機制,並透過電子報的發送,能完整的傳遞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各部會相關最新訊息。對象計:新故鄉計畫中央部會承辦員、縣市政府行政人員;新故鄉計畫相關學者專家、專業團隊,預計藉由各種管道建立連結,在既有的機制及整合的規劃中,政府政策的方向,及各部會計劃要點的承辦人員都將影響社造未來,並且擴及從事社區營造工作相關人員及在地的社區居民,相信在這時刻,建立完善而又溝通良好的溝通平台正是最佳時機。

--------------------------------------------------------------------------------
‧鑄劍般的焠鍊-和公部門協力的感想

黃莉芳/「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推動辦公室專員

  「您好,我是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推動辦公室的莉芳…」到推辦來這應該是我說過最多次的一句話。剛開始,每每要提起電話前,總要深深的吸一口氣,不斷地把要說的話,在腦子裡重複再重複的練習,總是因著無法預知電話線的另一頭是怎樣的聲音,是怎樣的溫度而緊張。

   「請問一下為什麼要收集這樣的資料?」「可以請你再仔細說明一下表格內容該如何填寫?」「這樣的事情真的很瑣碎,我們自己的業務已經很多了, 可以簡化一下資料收集的方式嗎?」原來,在電話線的另一頭有這樣的聲音,以及令我措手不及的溫度變化。猶如鑄劍般,在溫度差異極大的環境下,不斷敲打中,在不同階段聽到了不同的鏗鏘,我就在這樣不同的聲音中成長了,漸漸體驗公部門承辦人的業務往往是難以想像的、繁雜的,也慢慢的瞭解所謂公務的程序與步驟,也學習著如何把推辦的工作與對應承辦人說明,並請求協助;學習著承受內部與外部的壓力。

  或許有人會說「公務員不就是那副樣子!」,公務員應該有什麼樣子呢!?對我來說,他們是鑄劍師、是鑄劍的環境,對於所負責的業務有著深刻的執著與用心,更懷抱對自我的期許與理想。在一次次的電話與MAIL往來中、各種不同議題的討論會議上,都可以感受到承辦人的用心與努力,雖然,我們偶而會有溝通上的困難,但是熱情的感染化解了溝通上的生疏與難題,而使得計畫的成果、資訊的收集,能夠更充實精彩。

 偶而,話筒也會傳來溫暖的問候與關懷「最近好嗎!?」「要保重唷!」退去工作的外衣後,原來我們也可以像朋友,這是令我意想不到的收穫,也是在灰心氣餒時的強心針;有時,在不斷的討論與協調中,也常常收到體貼的建議與操作方式的引導「是不是可以發個公文方便我們上級瞭解,也可以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我覺得要先釐清目的會比較好。」「其實應該要用不同的方法來促成,可以先…再…」,雖然,並不是每個建議與操作的方式都有辦法百分百的做到,但承辦人的資歷、經驗與專長,讓在公務體系外的我,有機會一窺不同工作領域的樣貌,也在前輩們的包容與引導下而有所長。

在這段接頭交耳、無線往返的經驗中,我認為非政府組織與公部門間是可能建立夥伴關係的,也明瞭非政府組織例如推辦,應該要讓公部門瞭解我們的角色與定位,基本上是為了服務公部門間的溝通與資源的引介,並且要瞭解雙方作業的方式與程序,必要時,應配合以公文來作為工作的依據,我們在做任何的資料收集前,都應有一清楚的目的與規劃,如此雙方交流時,才能更有效率與效度地達成目標。

   或許,還是有承辦人相當害怕聽到「您好,我是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推動辦公室的莉芳…」,莉芳還是要感謝百忙中撥空的承辦人,因為你們的慷慨讓我有機會開拓新的視野與成長的機會。還有,以後還是需要各位前輩們多多提拔,多多指教唷!

--------------------------------------------------------------------------------
驚天動地六十秒
‧ NGO與社大牽手 守護淡水河
‧ 樂生走向未來:學習公義與平等
‧ 關切湖山水庫生態破壞, 國際河流會議移師雲林現勘
‧ NGO與社大牽手 守護淡水河
‧ 離譜的跨港纜車 -請用力傳
△更多訊息   

--------------------------------------------------------------------------------


‧「邁向下一個社造十年~從人文、環境、產業再出發!」研討會
‧ 經建會-國發計畫成果展覽會
‧ 【活力北投,情牽唭哩岸】社區互助成果展
‧ 「台灣城鄉新風貌—新故鄉社區營造」講習會
‧城市散步-新故鄉社區營造與空間行動【設計思考論壇】
‧ 環保綠生活˙種籽師資培訓
‧ 荒野保護協會溼地植物保育義工培訓課程




 發行單位: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電子報編輯小組 Compilation by Vincent Hsu!!
 版權所有,未經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電子報全部或部分內容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創刊日期: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七月九日
 發 行 人 : 陳錦煌 理事長
 電  話: (02) 2395-6771、(02)23930629 傳真: (02) 2321-648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社造電子報《NO.69》

95年03月10日 星期五 「社區營造資源中心計畫經驗分享」-專刊 ‧編輯室的話 社區營造學會 封面人物-會員介紹 ‧以學校教育為切入點的社區總體營造-王秀雲校長專訪 鄭婷方/採訪整理/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畢業 專題報導 ‧一閃即逝的社區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