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社造電子報《NO.12》

第十二期 社區營造學會電子報 民國九十二年 十二月 十二日


前言

社區行動力是現代公民的實踐 ■ 全文請連結

洪德仁 / 學會常務理事 .北投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社造番仔火

社區營造中心在雲林:檢討與分析 ■ 全文請連結

黃世輝(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戴伶蓉(雲林科技大學研究生)

社造綠巨人

望 . 鄉 ■ 全文請連結

林士傑 / 第二十梯次文化服務役替代役男


社區行動力是現代公民的實踐

洪德仁 / 學會常務理事 .北投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有一次,《文化是好生意》的作者馮久玲女士來台灣訪問,對於台灣各地蓬勃發展的自主性社區組織,展現出民間活潑的生命力與真摯的本土關懷,深覺興趣。她問我為什麼會這樣?我認為這是必然的現象。

   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飄遊海洋;幾百年來,我們大部份的祖先又從陸地的原鄉,滿懷希望,冒險渡過黑水溝,來到這個可以安身立命的新天地,原來,不管閩客、不論新舊,台灣人血液都有冒險創新的文化基因。過去威權時代,不滿現況,可能是要人頭落地;今天大環境變遷,人民就要學習當家做主,除了投票是最直接的方法,社區營造是最好的現代公民實踐,從地方文史、環境保育、生態保護、民俗藝術傳承、公共服務、社會福利服務、健康生活促進、創意產業等等,展現出多元有趣的生活樣式,也深化自我認同與榮耀。

   社區行動力是台灣新活力的泉源,參與社區營造,讓我們血液裡面冒險創新的文化基因,再度開創台灣新願景。



「發現海上桃花源 馬祖影像展」

多元產業創意行銷與服務研習暨行銷活動簡章

新北投、貴子坑海報展與導覽活動

台灣 Sugar Land 藝術高雄現 橋仔頭糖廠

台灣原住民族婦女政策論壇

尋找牛角古老技藝-風燈與剪紙成果展

行政院九二一災後重建委員會社區導覽人員培訓課程

地區活力與新故鄉發展研討會 NEW!


第三部門學報徵稿 NEW!

跨文化社會工作訓練工作坊 NEW!

台南縣開創優質民宿經營新思惟研習會 NEW!

南投生態知性之旅 NEW!
博物館、知識建構與現代性---慶祝漢寶德館長七秩華誕學術研討會 NEW!
推薦網站電子報
OURs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發光山城電子報
魅力新故鄉電子報

桃園縣文化局電子報

各期電子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社區營造中心在雲林:檢討與分析

黃世輝(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戴伶蓉(雲林科技大學研究生)

一、 前言

雲林縣社區希望聯盟(以下簡稱聯盟)與台灣社區關懷協會合作,於2002年4月接受文建會委託,開始執行重建區第三區社區營造中心的工作,到2003年12月底即將截止告一段落。同時,2003年7月開始,聯盟也承接雲林縣社區營造中心的工作。換句話說,去年聯盟負責一個跨縣市的社造中心,今年則同時經營兩個社造中心。因此,本文所分析的對象是兩個中心,但跨縣的第三區社造中心的經驗時間較長,雖然其15個社造點中僅有保庄社區與棋盤社區屬於雲林縣,但仍將成為分析的主要對象;雲林縣社造中心的部分則僅做少許分析。

在擔負合計20多個社造點的協助工作上,聯盟今年是特別辛苦的。在跨縣社造中心即將結束之前,正適合來對近兩年來的經驗做一番檢討。例如,社造中心存在的必要性如何?社會對社造中心的認知與期待又如何?社造中心的諮詢老師與工作人員真能擔負起「輔導」的角色嗎?什麼是有用的輔導,而不是「愈輔愈倒」呢?社造員真能夠在這樣的協助下扮演社區營造的推手嗎?社造員與社區發展協會的關係是順暢還是緊張的呢?

本文試著探討在新的社造執行方案下,社造中心的整體運作設計、協助機制與協助類型,並借用輔導理論來對照,探討社區協助的原則與注意事項,以進一步對社造中心提出檢討與反省。

二、 九二一社區總體營造執行方案之運作機制

社造中心的構想來自文建會吳密察副主委,在經過多次討論後,建立了社造中心的基本操作架構如圖1。四個社造中心是主要的諮詢輔導單位,專案行政中心及宣導中心則從旁做整體行政資料彙整及協助宣傳,工作範圍橫跨中部七縣市,包括苗栗縣、台中縣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等。類似的架構在2001年7月,又複製了一次,成為非重建區的北中南東四個社造中心,以及相同的專案行政中心與宣導中心。

2.1 社造中心駐點的新做法

就整個執行方案的目的與目標而言,基本上不脫社區營造的原來意義如凝聚意識、文化活力、地方特色、永續發展、居民參與、人才培育、社區自主、文化產業、文化休閒等,但因為是重建區,因此目的上增加了「恢復居民生活信心」「整合民間資源,參與重建事務」等詞句。對社造中心而言,實際的執行其實類似於過去的駐點工作站,目標都是進行一種互動綿密的社區培力與社區再造工作。但是將兩者比較,仍具有一些不同性質:

1) 駐點人員的非專業性──例如傳統空間美化案等1997年前後的社造工作方式,因為牽涉到空間專業需求的關係,駐點人員常常是以空間專業為主的大學生、研究生或專案助理。而社造中心對社造員甄選並不要求一定是空間專業。實際上除了少數例外,多數社造員都不是空間專業者。

2) 駐點人員的在地性──過去的社造計畫因為多牽涉到環境規劃,因此駐點人員常常是外來的專業者。而社造中心對社造員甄選的基本要求卻是在地住民,實際上除了少數例外,多數社造員都是當地社區組織所推薦的結果。


駐點人員的自主性──過去的社造計畫當然也是慢慢摸索修正過來的,為了社區的永續經營,「規劃團隊」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培育可以承接後續社區工作的在地組織與在地人。但實際上也有不少當團隊離開時,社區便停擺的狀況。因此,社區營造的工作方法也逐漸從「團隊進駐協助規劃」「社區擾動」等,進而增加「社區培力」「社區承載」「社區自主」等觀念與做法。這次社造中心的工作則在培育社區與社造員的自主性,以使計畫結束之後,社區與社造員仍能持續社造工作。社造員不是「駐點」而已,而是「住民」,同時也是「助民」的志工。

4) 駐點人員的計畫性──以規劃團隊的方式進入社區時,基本上經費運用方式由外來團隊所控制,相對地社區組織成為「配合演出」的對象,有時候就算努力擾動,社區也可能無動於衷。這次的執行方案,各社區都可以提出上限為150萬元的計畫書,經費由社區組織掌控,一方面增加社區的自主性與計畫性,另一方面工作推動與經費核銷都對社區組織與社造員帶來壓力。

5) 駐點人員的整合性──當社區所提的計畫通過,經費核准下來後,接下來是社區動員的問題。社區營造鼓勵社區居民的參與,因此,對於社區的小型工程,例如小公園、休憩處、運動設施、候車亭等,都主張以點工叫料、甚至志工施工的方式來完成,這時候便考驗社造員與社區組織對社區各方人員的整合能力。

2.2 社造中心執行方案的特點

921震災重建區社區營造執行方案之支持架構如圖2。在此架構下的社造中心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特點:

1)
中央與社造中心直接連線,跳過縣市鄉鎮──將全重建區與非重建區各分成四塊地理區域,各設協助單位,並由中央統籌宣傳與管理計畫執行狀況,看起來是還是中央集權的做法,因為縣市政府及鄉鎮公所都被跳過了。這樣的設計並不能表示文建會對各縣市政府在社造工作上的不信任,但至少表示文建會在社區重建與社區營造工作上,有意暫時拋開地方政府,而相對更信賴社區營造的專業工作者。反過來想,社區營造可以是小區域自主的行動,不一定需要地方行政單位的支持或配合,縣市鄉鎮等公部門只要精神支持、不扯後腿就行了。但實際上地方自治制度的設計是,當社區開始討論到中大型的工程建設時,縣市鄉鎮在相關法規上都有權責,是社區無可逃避的對象。而縣市鄉鎮也唯有實際參與社區重建、社區營造等工作,才能成就在地的榮譽感。

2) 創立支薪社造員制度,培養在地種子──社區營造最重要的是造人,社區那怕只有一位真心做社造的人,也可能創造星火燎原的效果。或許是基於這樣的概念,也或許是受到「社區經理人」「社區總幹事」「社區規劃師」等想法影響,文建會創設了史無前例的「社區營造員」制度,每月給予2萬元的薪資,賦予他或她帶動社區的重責大任。社造員是此計畫中最特殊的設計,也受到最多的訓練,有些的確成為社區的重要幹部甚至領導人,有些則難以突破重重障礙。

3) 活用社造經驗教師,小組綿密協助──以重建區的四個社造中心來看,第一區有台灣社區重建協會(簡稱台社協)及第二年的生命力工作室,第二區有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第三區有雲林縣社區希望聯盟與台灣社區關懷協會,第四區有淡江大學建築系及第二年的東華大學原住民學院。上述單位的實際執行者都隨著台灣社區營造的進展,親身經歷社區協助的工作。因此,協助者以自己的社造經驗來提供社造員與社區相對綿密的協助,猶如小班教學或實務討論。其中第三區的特色則是將15個社區再分成五個小家族,每個家族都有諮詢老師及專案執行,進行小組綿密的討論。

4) 面對社區真實問題,從實做中學習──社造中心不是光談理論的地方,更要有將理論化為行動的執行力。每個社區的真實狀況各不相同,有些社造員很努力,社區組織也很健全;有些兩者都還不上軌道,有些僅有前者或後者不錯。如果將社區的進退步看成是人的成長過程,那麼重點將不在於評鑑社區或社造員行不行、好不好,而在於協助社區和社造員看清社區的狀態、問題與自己的處境,也看見自己未來可以發展的路徑。

5) 隨機出動專案執行,適時介入協助──專案執行是介於計畫主持人(含共同主持與協同主持)與社造員之間的橋樑,他們有些已經有豐富的社造或非營利組織經驗,有些則剛開始學習。有經驗者可以依照經驗深淺及輔導自信而擔任不同程度的諮詢角色,乏經驗者則可擔任問題發現、收集、傳遞,以及社造中心活動推展、行政協調、資料彙整,還有協助社造點活動等角色。但最具效果的,則是即時回應社區問題,適時介入協助或仲介協助者,如諮詢老師。

6) 邀請優質社區參與,提供經驗分享──社造中心的諮詢老師雖然懂得放下身段,但難免被社造員與社造點視為指導者與考核者,形成權力不對等關係。這種具壓力的關係有時有助於對社區行動的催促,有時則反過來成為社區逃避行動的原因。陪伴社區則與社造點站在比較平等的地位,可以去除社造點的焦慮,但又可以以過往社造經驗提供一種平輩的、朋友式的協助。也因為是朋友的無壓力傳授,很多時候,甚至比諮詢老師更有用。

7) 網路新聞雜誌廣視,不斷給予鼓舞──宣導中心對社造中心與社造點、社造員的協助,主要在於媒體報導,藉由報導提高社造點及參與社造的居民們的曝光率,用媒體給予鼓勵。宣導中心可以運用的宣傳工具包括即時性的平面新聞、廣播、電視,以及深度報導性的雜誌、網路、電子報等。媒體的運用得當會給社區帶來榮譽感,激發更進一步的社造行動。但媒體的焦點不能只停留在社區長字輩,對社區居民的深入觀察與報導更能鼓舞一般居民的參與。以這點而言,即時性媒體常常不如深入報導的媒體。

2.3 社造中心的主要工作

社造中心為協助社區面對層出不窮(才是好)的社造問題,也為創造社造培力的成績,必須建立適宜的協助機制與協助工具。在計畫執行之初,第三區社造中心的工作構想如圖3,以三項甄選(社造點、社造員、陪伴社區之甄選)及兩項協助(協助社造點與社造員)為主。



2.3.1社造員與社造點的甄選檢討

然而實際上僅有短短十幾分鐘時間的面談,並不容易理解前來甄試的社造點是否有強烈的社造動機與意願,是否為健全活潑的組織;也不易理解應徵社造員者是否有強烈的社區工作動機與意願,是否具有正向樂觀又耐煩的性格。當文建會要求儘快甄選出社造點與社造員時,時間壓力反而使社造中心無法做出最佳的選擇。幸運的是第三區15為社造員大部分都能逐步成長,擔負起社造帶動的角色。反省起來,面試甄選並非好辦法,反而宜蘭縣社造中心採用先培訓多個社區,交代功課,再從功課較佳者中遴選社造員的兩階段方式很值得參考。



2.3.2社造中心的協助機制

甄選是社造中心的第一部份工作,以便決定協助的對象;對象確定後才是主要工作即「協助」的展開。整個協助機制如圖4可以概分為三部分,即培訓課程、社造諮詢、現地踏訪協調。

課程方面可以分為上課、社區觀摩、作業討論、資源仲介;諮詢方面可以分為電話口頭諮詢、網路諮詢(含電子郵件)、週誌諮詢、小家族會議諮詢;踏訪協調可以分為定期踏訪、隨機踏訪、緊急協調、聯合評鑑。



2.3.3 社造中心的課程

整個執行方案的核心關鍵在於社區(包括組織與社造員)與社造中心的互動。社區透過社造中心的協助,大致可以獲得以下四方面的知識學習與技術練習:

1) 社造基本概念的學習──例如由下而上、社區承載、居民參與、社區自主、培力造人、爽快創意、永續經營……等概念。

2) 社造相關議題的開展──例如文化傳承、文化資產維護、環境再造、閒置空間再利用、健康營造、社會福利、產業振興、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社區創業、生態旅遊、生態村、生活環境博物館、地方文化館、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終生學習、導覽解說……等社區議題。

3) 社造工作技巧的實做──例如資源調查、社區啟動、志工經營、社區動員、社區觀摩、社區學堂、活動籌畫與舉辦、社區動力遊戲、社區劇場、文化節籌辦、社區展示、社區報編印、社區網頁製作、開會技術……等。

4) 社造補助經費的申請──例如衡量社區承載力、適時申請補助、面對社區問題、從社區資源引發創意、計畫寫作技巧……等。

在課程方面,經過九年社造洗禮的台灣已經有不少社造相關書籍,以及可以談社造的老師(包括社區領導人或幹部),專案行政中心也將課程分為「基礎課程」、「技術課程」與「專門課程」三大類,並已經完成十門課程教材的研發,包括「社區營造」(李松根)、「社區組織建構與重構」(陶蕃瀛)、「文史資源的調查與應用」(黃淑芬)、「生態資源的調查與應用」(蔡紹斌)、「社區方案規劃」(黃瑞茂)、「社區照顧」(黃源協)、「社區空間活化與再利用」(黃衍明)、「社區產業」(陳永進)、「農村社區轉型與永續發展」(林梓聯)、以及「原住民社造案例彙編」(蔡培慧)。因此,大致而言課程並沒有大問題。



三、輔導理論與社造協助

社造工作諮詢及現地踏訪協調方面最考驗協助者、促成者的實力,因為面對的可能是五花八門、錯綜複雜的社區政經人際生態。協助者必須深入理解社區,提出恰當的建議,並於必要時協助執行步驟的建立,基本上並不容易。這種角色可以與心理輔導者的角色相比。



3.1 輔導與協助之分

輔導(guidance)一詞也有許多定義,例如「輔導是某人給予另一人的協助,使其能做明智的抉擇與適應,並解決問題」(Jones,1970;吳武典,1993);或「輔導是一種概念、組合、服務,應用某種觀點、結合某些經驗,以達成助人關係(helping relationship)的方法和歷程」(Arbuckle,1966;Peters & Farwell,1967;吳武典,1993)。

上述關於輔導的定義都與協助相近,然而學校的「輔導室」常給人「進入者即是問題者」的印象,常誤以為輔導是在懲罰與矯正學生,是一種上對下的權力關係。也因為這個認知,第三區社造中心在第二年時放棄使用「指導老師」「輔導」等詞彙,而改用稍微具有平權印象的「諮詢老師」「協助」等詞彙。

事實上輔導理論中所談論的輔導一詞,相當具有尊重對方與促成對方的意涵,絕非是另一種宰制的代名詞。

以學校的輔導而言,可以分成個別輔導、團體輔導、延續輔導三種。對照於社造中心的工作,個別協助是針對社造員較多,也是社造中心進行最多的部分;團體協助是針對社區組織成員較多,但社造中心對社區組織的團體協助較少,許多時候都透過社造員前往溝通,而社造員未必能完整仔細地說明社區的工作計畫,造成社造員、社區組織與社造中心三者溝通不良,檢討起來,社造中心不應該只以社造員為溝通對象,而應該多多直接進入社區與社區組織當面討論;延續協助則是不以一、二次的協助為限,而能給予較長期的關心,但是,社造中心的計畫案結束後,原有的工作人員將會離散,回到各自的生活脈絡,將使延續協助變得比較困難。雲林縣社區希望聯盟與台灣社區關懷協會兩組織都以關心社區為組織的社會使命,某種程度上的延續協助將可望存在,但除非有新計畫案的支持,否則再無法使用與社造中心相同的人力密度、時間寬度及經費高度來進行社區協助。



3.2 協助工作原則

如果說社區營造最主要的是在「造人」,那麼社造中心的工作重點也在於對社區人與社造員的協助。這時候「輔導技巧」就是很重要的知識了。以下試著參考與呼應吳鼎在「輔導原理」(1992)一書中所提到的重點,提出社造中心的社區協助工作原則與注意事項:

1) 雖然不容易,相信人是可以改變的──行為是會改變的,不良的行為經過輔導都有可能改變。行為由學習而來,因此社造中心有義務耐心地引導與刺激社區學習,也耐心地等待社造員的成長。

2) 尊重個別差異與自主性,由社區做最後決定──當事人是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有其獨特的才能,故需尊重當事人表達意見的權利,應信任當事人。輔導的方式應當因人事是時地而有不同設計,方能適合個人不同的需求。社造中心能依照社區諸多條件,提供更寬廣視野的願景,以及建議處理社區事務的技巧,卻不宜代替社區做主決定。越權的結果或許能在短期帶來成效,卻可能在長期斵傷了社區的動力。

3) 演好傾聽者、善問者與善待問者的角色──談話的開始首先要與當事人建立友善關係,其次要善用傾聽、注意、觀察和發問。幫助當事人分析事實、確定問題。因為社造中心的目的在於協助社區成長,做出明智的抉擇與適應,並解決問題,而不是代替社區完成所有事情,因此社造中心應該扮演好傾聽者、善問者與善待問者的角色。

4) 真誠一致而平等,認同優點但指出缺點──抱著同理心、真誠一致及無條件積極關懷等基本態度。對其優點亦當予以鼓勵,對其缺點亦當指點出來。站在平等的立場,尊重當事人的權益。不把社造員與社區人當成是單純等待教育指點的知識缺乏者,而視為具有不同能力與才華的獨立者,站在平等的立場,做真誠的意見交流。

5) 促進社區理解自己的處境,並商定行動計畫──能自覺就能由自我瞭解產生自我統整而達到自我成就。理解到在「求其在我」與「自求多福」的觀念下日新又新。社造中心有義務協助分析社區的狀態,促進社區的自覺,並進而協助社區擬定下一階段的具體行動方案,甚至更為長期而持續的行動計畫。

6) 適時的情感反應,恢復社區的信心──輔導教師必須以高度的領悟力,探索當事人談話的弦外之音,以明朗的態度,將探知的意義反映於當事人。給當事人一種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對當事人未來的行為建立一種新的期待,是能恢復他的信心。防止當事人採取無效的解決方式,預告當事人有成功的可能,並在事後予以印證。諮詢老師要像心理輔導老師一樣的敏感、善於塑造可信賴的氣氛、善解人意、善於處理沈默、善於引導,更要與社區討論出寬闊而創新的願景,鼓勵社區建立自信與自豪。

7) 發展團體動力,促進共同體意識──許多重要學習能力的養成、經驗的擴充,必須在團體中進行才能切合需要。團體集會、團體討論等活動是能夠協助個人發覺前此所未發覺的問題。社造中心若能增加與社區組織廣泛成員間的團體討論,一方面可以協助社區熟悉開會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協助將社區問題與社區工作共有化,而兩者都有助於社區團體動力的成長與社區意識的形成。



3.3 諮詢老師的協助類型

將輔導原理理論拿來與社造中心諮詢老師(包括筆者)的實際做法做比較,發現諮詢老師對待社區的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1) 當頭棒喝型──對於社區所表現出來的缺點進行深入的觀察與領悟,從深層認知,痛切指出社區想法與做法的偏差或不足,折服社區人,促進社區人的自覺與反省。

2) 觸心感動型──在進入社區時敏感地覺察社區事務表現與社區人心的對應關係,溫婉地以直指人心的方式提出最根本的問題,觸發社區人的感動,引導社區人的頓悟與反省。

3) 心理輔導型──事先仔細閱讀與分析社區相關的資料,面對社區時仔細傾聽社區的說明,並為社區分析其所處的狀態,促進社區的自我理解,深入淺出地提供社區新的可能,協助建立社區的信心。



四、雲林縣社區營造中心

雲林縣社區營造中心2003年由雲林縣社區希望聯盟擔任,主要負責協助五個社造點及四件通過文建會文化產業計畫案、社區環境再造計畫案、社區營造心點子計畫的六個社區。

以社區數量來算需要協助的有11個社區,約為跨縣社造中心的73%。但是縣市層級的社造中心在經費上遠遜於中央層級的社造中心,大約只有10%左右。同時也取消了支薪社造員。顯然,雖然都是社造中心,從中央移植到地方時,在經費及制度上已經有很大轉變。在經費高度、時間寬度與人力密度三方面都減低的情形下,並不能再期待像跨縣社造中心一樣的服務頻度與深度。而促成一個社區的成長,恐怕是不能操之過急。

雖然各項條件較差,雲林縣社造中心仍然極力開發其他社會資源來補強。包括:

1) 邀請雲林縣社區希望聯盟的會員來認養剛入門的社區,並請會員主動發覺有潛力與意願的社區,以便為明年的選點工作做準備。

2) 與現服役中的或已退役的替代役建立長久關係,請求於適當時機如撰寫計畫、辦理活動時特別前來協助社區。

3) 與大學充分合作運用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所、設計學院系所師生的力量,例如邀請文資系學生參與暑期社區資源調查工作。

4) 善用教育部鼓勵大專生返鄉社區服務的機會,讓返鄉大專生與雲科大學生共同進行社區資源調查。

5) 借用第三區社造中心的人力資源,在研習等活動舉辦時,請專案執行們跨域相助。

基本上,對雲林縣社區的協助觀念與方法與第三區社造中心對各社造點的想法是一致的,但經費、人力、時間等的不足,使得雲林縣社造中心必須開拓更多的社會資源才行。



五、小結

本文在前述各節中已經分析了第三社造中心的支持架構、新駐點方式、執行特點、協助機制、課程分類、協助原則、協助類型,以及雲林社造中心的資源補強方式等,故此處不再累述。但對於今後僅存的縣市層級社造中心,則充滿期待,就算經費不足,也希望能參考本文中所提的各項建議。非營利組織不都是這樣拮据地奮鬥過來!



參考文獻

吳鼎,1981,輔導原理,五南

吳武典,1993,學校輔導工作,張老師

文建會網頁,2003/11/10,http://www.921.ced.ncnu.edu.tw/index.php

重建區第三區社區營造中心網頁,2003/11/10,http://www.ychu.org.tw/

致謝

在完成本文的同時,要特別感謝重建第三區社造中心的工作伙伴,包括陳亮全、黃肇新、林崇熙、黃衍明、陳三郎等老師,以及專案執行王貞儒、陳美雅、沈育蓁、吳蕙蓮、徐國峰等,還有其他參與協助而未能一一列名者,因為他們的付出,才有第三區豐富的經驗與資料可以分析。

資料來源:文建會九二一震災重建區社區總體營造執行方案網頁http://www.921.ced.ncnu.edu.tw/index.php,2003.11.10。

此方案的目的有三:1)凝聚社區意識,提振文化活力,恢復居民生活信心。2)建立地方文化特色,營造永續發展機制。3)整合民間資源,參與重建事務,增加社區發展機會。目標有五:1)協助社區規劃營造,提升整體生活品質。2)鼓勵居民主動參與,增進社區事務工作能力。3)培育地方人才,落實社區自立自主。4)創造文化產業增值效益,發展地方經濟。5)提供正當之生活文化,倡導文化休閒風氣。http://www.921.ced.ncnu.edu.tw/index.php,2003.11.10。

下文中楷書體為吳書原文略錄及跳接,若有誤讀之處責任在筆者。

林內鄉胡本、坪頂、林茂三社區聯合申請「淺山社造行」心點子計畫,雖為一件計畫但有三個社區。

經費高度與人力密度兩者的提法是第三社造中心協同主持人黃肇新所賜教,謹此引用。




望 . 鄉

林士傑 / 第二十梯次文化服務役替代役男

瀰漫著

薄紗般的霧幕

游移過

木棉般的柔雲

灰暗的燈光 低矮的木房

闃黑的小巷

訴說著 昔日的榮華

今日的沒落



瀰漫著

都市般的囈語

穿梭過

長蛇般的車陣

明亮的櫥窗 豔麗的旅館

光潔的街道

訴說著 昨日的消頹

今日的復甦



記得嗎

那小上海的八番坑

那號稱天民的倭寇只是過客

繁榮 荒涼



記得嗎

咖啡廣告中的悲情城市

那號稱經建的土匪只是過客

荒涼 繁榮



雞籠山上的孕婦

靜默地躺著 無視於腳下的改變

祈堂廟頂的武聖

堅毅地坐著 注視著對岸的變遷

時代洪流中的我

無力地看著 想著 哀慟著故鄉的消逝





■「發現海上桃花源 馬祖影像展」
謹訂於民國92年12月19日(五)起,假文建會一樓文化藝廊舉行文建會關懷離島系列之二「發現海上桃花源 馬祖影像展」活動,本展覽並將巡迴各地展出

展 期

開 放 時 間

展 場

地 址

活 動

92.12.19(五)-93.01.02(五)

週一至週五

09:00-17:00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一樓文化藝廊

臺北市北平東路30-1號

92.12.19(五) 2:30PM 開幕記者會

92.12.26(五) 2:30PM 座談會

93.01.11(日)

當日10:00-17:00

八德市綜合大樓

桃園縣八德市福國北街220號

93.01.11(日) 10:00AM 致贈春聯

93.01.15(四)-93.01.30(日)

每日09:00-17:00

連江縣政府文化局二樓藝廊

馬祖南竿鄉馬祖村5號

93.01.15(四) 10:00AM 開幕式

93.02.01(日)-93.02.29(日)

每日06:00-23:00

台北市捷運中山站藝文廊

台北市南京西路

中山捷運站



歡迎 您的蒞臨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主任委員 陳郁秀

連江縣 縣長 陳雪生

交通部觀光局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處長 廖源隆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理事長 陳錦煌 敬邀

■ BACK


■多元產業創意行銷與服務研習暨行銷活動簡章

勞委會推行「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計畫,提供非營利組織全時全職人力所需的工資,除此之外,對大多數社福、文化、教育等非營利組織而言,多元產業的創意營運、行銷成為非營利組織產業化的利器,也逐漸開啟並促成非營利組織「以經濟產業實現組織理想」的新行動,然而如何塑造一個具有創意的非營利產業呢?本活動透過創意研習、多元展示等活動期望觸動多元產業更豐富的可能性。

委託單位: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

承辦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彩色頁女性願景協會、雲林縣社區希望聯盟協進會

協辦單位:台南區就業服務中心、高雄區就業服務中心

活動時間:92年12月23日(星期二)9:00-17:30

活動地點:嘉義市鐵道藝術村(嘉義市後火車站)

參加對象:參與勞委會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組織人員及有興趣之民眾

參展單位:財團法人若竹兒教育基金會、嘉義市保姆職業工會、台南市佑明視障協進會、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台東縣利嘉林道發展協會、財團法人基督教蘭恩文教基金會、高雄縣茂林鄉茂林社區發展協會

活動方式:多元產業展示(92.12.23-92.12.30)/研習交流、活動表演、銷售(92.12.23)

12月23日研習交流會議程

時間

主題

主講人

9:00-9:30

報到



9:30-10:00

若竹兒活動表演/致詞

台南區、高雄區就業服務中心主任

10:00-11:30

【多元行銷與服務】:演講

林忠伸

11:30-12:00

討論

12:00-14:00

午餐/各多元就業點產品展示與交流



14:00-15:00

【文化行銷】:演講

林崇熙

15:00-15:30

創意討論與構想

15:30-15:40

休息



15:40-17:30

【邁向新創意】:各多元點介紹並介紹創意構想

林崇熙、黃世輝、王介言

17:30-

歸賦



多元產業創意行銷與服務研習暨行銷活動簡章報名表

姓 名:

性 別:

年 齡: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是否為參與多元就業相關人員

□ 是 □ 否

單位:

職 業:

聯絡方式: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話:(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傳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子信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報名方式:(1)聯絡人:05-534-2601轉6127、0939-609336李嘉欣

(2)傳真報名:05-5312080

(3)E-mail報名:請用電子郵件寄g9231718@yuntech.edu.tw

※錄取通知:12月20日前公佈於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網站(http://www.cesroc.org.tw/)


■新北投、貴子坑海報展與導覽活動

新北投、貴子坑 海報展與導覽活動

歷史˙文化˙新北投

陶瓷˙生態˙貴子坑



臺北市北投區社區總體營造心點子創意構想-「永續台灣北投的愛」文化生態之旅計畫,為整合及推廣北投地區各項資源和提倡北投地區鄉土教學,並已營造地方特色風貌,達成區域魅力再現,特以靜態呈現新北投貴子坑之海報特展,宣導地區主題之美,兼以動態之新北投溫泉之旅與貴子坑文化生態之旅導覽解說活動,親歷北投特殊景點,誠摯地邀請關懷北投這塊土地之人士同來參與,同心打造一個好山、好水、好生態、好藝術的「永續台灣-北投的愛文化生態」家園。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主辦單位:臺北市北投區公所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協辦單位:北投溫泉博物館、北投衛生所、新民國中及家長會、奇岩社區發展協會、東華社區發展協會、水都溫泉會館、北投社區大學

承辦單位:旭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貴子坑之美

活動時間:12月6日(六) 早上9點至12點

活動地點:北投溫泉博物館、貴子坑教學園區



時間

活動內容

活動地點

9:00

貴子坑海報展開幕

北投溫泉博物館

10:30

貴子坑教學導覽(限100人,額滿為止)

貴子坑教學園區

*參與者贈送精美貴子坑解說折頁





(二)新北投之美

活動時間:12月14日星期日 早上9點至下午5點

活動地點:北投溫泉博物館、新北投公園溜冰場

活動內容:



9:00開始

新北投海報展開幕式

北投文化生態旅遊SHOW,

網站設計大賽頒獎

社區特色教學表演

盲人按摩中心、打石文化、陶瓷體驗、新北投導覽、那卡西表演及泡湯體驗(限100名,額滿為止)

北投學術論文發表

社區特色攤位展示

東華、奇岩、新民國中鄉土教學成果展、北投社區大學成果展、健康你我他

新北投公園溜冰場

*參與者贈送精美新北投解說折頁



欲參與戶外導覽活動,請於活動前填寫報名表報名,各活動名額100名,額滿為止。

報 名 表

姓名



職業



地址



學校



聯絡電話



出生年月日



行動電話



身分證字號



參加梯次

□ 貴子坑 12/6(六)

□ 新北投12/14( 日)





◎貴子坑活動報名請於12/5日截止,新北投活動請於12/10日截止。

◎活動回函請於限定日期之中午12點前,傳真至財團法人臺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傳真:2896-2660 電話2891-7453



■ BACK

■ 台灣 Sugar Land 藝術高雄現 橋仔頭糖廠

自1995年「橋頭糖廠五分車」全國文藝季開始,橋仔頭糖廠每年度皆舉辦大型藝文活動,2000年「糖業百年慶」開始引進各領域的創意文化參與,2001年更以「文化部動興糖演藝」為名,進行國際串聯,同時以「試辦藝術家進駐計畫」做為創意文化產業的基礎,如今已進入第四期藝術家進駐籌備階段。

2002年國際劇場藝術節假橋仔頭糖廠舉辦,吸引來自十八個國家地區的藝文工作者齊聚本縣,同時更開啟國內「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新典範,引發熱烈的討論及藝文效應,配合「台糖公司高雄廠—糖業文化產業園區暨週邊土地整體利用規劃研究」報告,提出「創意文化產業園區」的開發願景。

活動詳情......請連結 http://www.kat.org.tw/2003festivalweb/index_tc.htm



■ BACK



■台灣原住民族婦女政策論壇



原住民族議題雖然在近十年內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但是原住民婦女卻鮮少在原住民的議題中獲得一定程度的重視,也鮮少有人討論原住民族婦女的困境與面臨的問題,主要的原因來自我們對於原住民族婦女所面臨的處境並未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在面對族群議題的同時,如何能夠從性別的觀點出發,找到實踐的具體方向,將是未來原住民運動的重要議題。我們認為這是件刻不容緩的事,就從當今的婦女政策開始檢視、回應並建立原住民族婦女的政策路線。



妳/你的加入,是一個開始…

台灣原住民族婦女政策論壇



時間

地點



台灣原住民族婦女政策論壇

12/10

(三)

論壇一:

用原住民族婦女的眼睛看世界

主講人:阿布娪/原住民婦女永續發展協會、婦權會委員

與談人:阿洛‧查勞/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執行長

12/17

(三)

論壇二:

認識現今婦女政策

主講人:劉毓秀教授/彭婉如基金會

與談人:阿女烏/小米穗基金會副執行長




招收名額:30人(名額有限,請儘早報名)

時間:2003年12月10日晚上七點(第一次論壇時間)

地點: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51巷24號三樓)

E-mail:atipp.taiwan@msa.hinet.net聯絡人:阿洛(ado)執行長/0918790884

電話:02-25959029

傳真:02-25959028





原住民族婦女政策論壇 報名表



姓名:

原名:(傳統姓名)

族別:

性別:

血型:

生日: 年 月 日

已婚□ 未婚□

最高學歷:

簡歷:

母語程度: 非常流利□ 尚可□ 完全不會□

通訊地址:

職絡電話:

傳真:

e-mail:




請傳回1、郵寄: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51巷24號3樓

2、電話:02-25959029

3、傳真:02-25959028

4、e-mail:atipp.taiwan@msa.hinet.net

如任何問題,歡迎來電洽詢 聯絡人:阿洛(ado)執行長 0918790884



■ BACK



■尋找牛角古老技藝-風燈與剪紙成果展

馬祖藝文協會和牛角社區發展協會將於十二月六日聯合舉辦『點燃牛角藝之光廊-風燈、剪紙、素人畫展』等民間技藝成果展覽活動,展出地點選在牛角村172號(六間排),邀請社區工作者和藝文界的同好,一同參與當天九點的揭幕式,隨後將由民俗藝師劉英嬌和邱創定示範剪紙技藝 。

關於馬祖風燈傳統習俗:每年農曆春節前夕,當年新嫁的女兒偕夫婿必須到娘家拜年,娘家除了殷勤款待外,離去時還送一對風燈,寓意早日添丁,因為馬祖方言燈和丁是同音,一般送喜風燈有兩種形制一種是酒瓶型、另一種是八角型,皆象徵吉祥、平安、如意的意思;燈罩也分成兩種形制,比較講究者會在燈罩上張貼預先剪好的喜花圖樣,希望來年開花結果討個好子嗣,另一種乾脆在燈罩上揮毫『百子千孫』字樣。到『上彩暝』(約正月初十)時這對新婚夫婦必須將娘家贈送的送喜風燈懸掛在門楣,以吸引送子娘娘的青睞,過往的鄉民看到送喜風燈也不忘趨前道喜,喜燈必須一直懸掛到『拗九節』前一晚,將燈罩倒挿入燈架,以示『丁到了』,直到『拗九節』結束,喜燈才卸下。

懸掛風燈的習俗,亦散見於元宵節將風燈懸掛在門楣、或新屋落成時將燈懸掛在大樑上;也有懸掛於討親的花轎轎門前;於是風燈成為馬祖民間祈福文化中重要的元素。

馬祖藝文協會在十一月聘民俗藝師邱創定保存這項習俗和技藝。

關於馬祖剪紙技藝,必須從牛角阿婆劉英嬌談起,據馬祖藝文協會理事長王花弟近距離觀察,表示:『剪紙阿婆劉英嬌,今年年過八旬,住在牛角大澳老街,她常在家門前張貼著古意的香爐花樣,特別容易辨認,走進屋宅內佈滿各種式樣的剪花作品,阿婆也許難得看到有人這麼欣賞她的剪紙,殷勤的拿出她的「作品集」,打開內頁,替我介紹她的剪紙,我發現阿婆的剪紙圖冊內,包括了花鳥蟲獸魚等圖案,尤其偏愛喜花,作品風格娟秀細膩、構圖簡單、形式優美、剪法精緻多變化,匠氣中不失即興隨意,頗能顯示阿婆獨到的美學概念。』因此,像這樣的民間藝師應該將她的技藝傳承下去,將她的生活美學推廣至社區,這正是馬祖藝文協會舉辦馬祖剪花技藝傳習活動的用意。

十一月中旬,馬祖藝文協會再度邀請牛角阿婆劉英嬌教授剪花技藝,並將剪好的喜花作品張貼在風燈上,透過燈光籠罩,喜花更加晶瑩剔透,風燈搭配剪紙,不僅襯托出牛角節慶的氛圍,更重現民俗中祈福文化的含意。



■ BACK



■行政院九二一災後重建委員會社區導覽人員培訓課程

一、 上課日期(時間):九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六)上午八點~十四日(日)下午五點,共兩日。
二、 上課地點:林內鄉坪頂社區、林茂社區
三、 上課對象:雲林縣各社區高中職以上社區青年及學生
四、 課程內容:訓練社區年輕人進一步認識社區,透過課程訓練整合社區各項資源,進一步教授導覽技巧,提升其認同意識,願意為自己家鄉做一些事及向外界侃侃而談家鄉的好、介紹家鄉的美。
五、 報名方式:請於12月11日前填妥報名表以E-MAIL回傳(請再以電話 05-5223925確認)。
傳真電話:05-5223886
E-MAIL:c9313@ms16.hinet.net
聯絡電話:05-5223925 行動電話:0921049301 聯絡人:楊偉傑



六、課程表
12月13日(六)
時間
課程內容
08:00~08:10
文化局集合
08:10~08:30
驅車前往坪頂
08:30~09:30
相見歡
09:30~11:30
社區資源(特色)在那裡
11:30~12:30
午餐
12:30~15:30
社區尋寶(分四組)
15:30~17:30
繪聲繪影-導覽圖製作技巧
17:30~18:30
呷飯嘍
18:30~21:30
製作別出心裁的導覽圖(分二組)
就 寢
12月14日(日)
時間
課程內容
07:30~08:20
吃早餐
08:30~11:30
製作別出心裁的導覽手冊(分二組)
11:30~13:00
午餐
13:00~15:00
看圖說故事
15:00~16:00
喫茶趣-心情分享
16:00~17:00
總結-不是結束是開始-何時再相見

■ BACK

■ 地區活力與新故鄉發展研討會

地方活力和文化策略盛興,成為都市重建和強化觀光效益之重要發展策略,本研討會著重於研討地方活力的內涵與根基,期待從設施和資產面論述地方意識凝聚,共識,合作機制和一個發展制度的形成,回應全球化過程中台灣地方發展的競爭優勢與推升發展的機會.

會議時間:九十二年十二月六日 星期六

會議地點:國立台北大學 合江校區

社會科學館一樓 階梯教堂

地址 台北市建國北路二段六十九號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環境規劃與城鄉研究文教基金會

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

指導單位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http://www.cca.gov.tw/

協辦單位 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校友會



報名截止日期民國92年 11月21日 名額100名,依報民順序選取

報名表請至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網址下載

http://www.ntpu.edu.tw/up/c-page/index.htm

報名請 傳真至02-25081836

或E-mail至s89181003@tpne.ntpu.edu.tw

報名費150元/人(包含研討會論文集與中餐)

聯絡電話 02-25009719



地區活力與新故鄉發展研討會 議事表

時間

議事項目

主持人

討論人

0830-0900

報到(南管音樂欣賞)

會議組



0900-0930

主辦單位報告及頒獎

周志龍



0930-1000

辛晚教教授專題報告(尚未確定專題名稱)





1000-1020

茶敘與討論(南管音樂表演)

咸和樂團





休息及準備





1020-1100

第一場論文發表與研討(暫訂)

夏學理:文化資產之維護與活化-對提振地方經濟發展之影響性解析

曾旭正:從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看社區協力政策的整合課題與機制建議

辛晚教







1100-1120

評論人及討論



曾梓峰

1120-1200

第二場論文發表與研討(暫訂)

周志龍、辛晚教:都市文化與空間規劃

古宜靈、廖淑容:文化產業區與地方再生

文建會黃武中處長











1200-1220

評論人及討論



曾旭正

1220-1400

午餐與討論





1400-1500

第三場論文發表與研討(暫訂)

曾梓峰:學習型區域作為新故鄉地方營造的一種模式─地方產業交流中心的發展策略

楊敏芝:文化產業與創意行銷

劉維公:文化觀光與區域發展策略

施鴻志









1500-1520

評論及發表人回應



夏學理

1520-1540

茶敘與討論





1540-1620

第四場論文發表與研討

林政逸:能建立文化群聚?論文化產業區之可能與限制

張容瑛:音樂都市發展策略

林建元







1620-1640

評論人及討論



劉維公

1640-1700

會議結束與賦歸

辛晚教

周志龍



主持人與評論人暫訂順序,視論文內容調整

■ BACK

■第三部門學報徵稿

一、《第三部門學報》為第三部門(Third-Sector)學界之學術交流半年刊,於每年一月及七月出刊。採「隨到隨審」制度,隨時接受來稿,中文文稿以二萬五千字內為原則,英文文稿為一萬字以內。本學報期能成為國內、外第三部門研究的學術交流平台,因此凡第三部門相關議題的學術研究或論著(不包括翻譯或以譯代著之文章),皆歡迎投稿。



二、本學報內容依文章性質分成三類:

1.研究論文(Research Article):具原創性之經驗研究或理論性論文,及就晚近發展的學術議題整理評述之論文。

2.研究紀要(Research Note):開發特定議題、引發概念討論、或偏重於資料之整理檢討之論文。

3.書評(Book Review):就國內外出版之學術專書所撰寫之評論。以三千字以內為原則。

三、文稿格式:

來稿請依APA規定之格式撰寫,並請依據本學報三類文章自行將文章分類。

首頁請註明論文題目、文稿類型、作者姓名與任職機構、通訊地址電話及電子郵件帳號、謝詞等。

來稿之裝訂順序為:首頁資料、中、英文摘要(及關鍵詞彙)、正文、註釋、參考文獻、末頁資料及圖表。圖表編號必須與正文中之編號一致。請採橫向排列,並註明頁碼。

相關撰寫格式請參閱下頁之格式說明書。本學報對撰寫格式擁有修繕權,以保持一定之編輯水準。

四、審查:

除了書評外,所有論文來稿均依本刊編輯委員會製定之審查辦法進行審查。

五、版權

1. 本刊不接受已經正式出版,以及一稿數投的論文。

2. 本學報之編輯委員會保留對來稿書寫格式之刪改權。凡本學報刊登之論文,版權歸本學報所有,未經同意,請勿轉載;來稿未刊登者,恕不退件,請作者自留原稿影本。

3. 文稿如源自研究成果報告或其他學術論文,應載明於首頁,並經改寫;委託機關之著作授與問題及責任,應由作者自負。

本刊將贈送作者當期期刊五本及抽印本三十本,不另致稿酬。

六、稿件交寄

來稿請逕寄「116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第三部門學報》編輯委員會收」,本學報收到稿件之後會予以正式確認回函。相關問題請來電02-29393091分機51001或來函333@nccu.edu.tw詢問之。

「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
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綜合院館北棟271001室
電話:29393091分機51001
傳真:29387557
電子信箱:333@nccu.edu.tw
網址:333.nccu.edu.tw



■ BACK



■跨文化社會工作訓練工作坊


主辦單位: 內政部
承辦單位: 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
活動緣起: 台灣於九零年代時期制定或修改許多相關社會福利法規,如家庭暴力防治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老人福利法、身心障礙者保護法等。隨著台灣社會福利制度的建立,社會工作專業的發展亦面臨更多元的考驗,尤其是社會工作者經常需要在各種不同場合,面對不同弱勢族群,例如家庭暴力施暴者、公娼、低收入戶、原住民等等,而這些族群皆有其不同生活型態及文化脈絡,社會工作者應如何超越文化限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服務對象建立關係並一起工作,是當前社工專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為此,本會特別邀請跨文化社工訓練專家曾家達博士來台,透過工作坊,為國內社會工作者提供跨文化相關理論與實務訓練,以提升我國社會工作專業發展。
活動目標:
一、 透過一天訓練課程,使學員學習跨文化實務工作中的重要議題,以及亞洲當前跨文化實務工作環境,及其相關理論和實行情況。
二、 透過工作坊形式,使學員有更多討論與互動,並思考如何將跨文化社會工作運用在本土化的社會工作實務中。
活動時間: 92年12月17日(星期三)
預計人數: 共80名 (說明:本活動原本預計於4月舉辦,但因SARS疫情取消。故先前同意保留名額的的四十位報名者已經不需再報名,我們已經為您保留名額,若有疑問歡迎來電02-23711714。)
活動地點: YWCA-台北基督教女青年會(台北市青島西路7號)
參與對象: 1. 社會工作實務工作者。
2. 社工相關系所教師。
3. 社工相關系所在校學生。
課程內容:
時間 主題
08:30–08:55 報到
09:00–10:30 Introduction: Critical Issues in Cross-Cultural Clinical Practice 簡介:跨文化中議題
10:30–10:45 Coffee Break休息
10:45–12:00 Beyond Cultural Literacy: Competing Models and Approaches
在文化上的讀寫能力:競爭模式和取向
12:00–13:00 Lunch Break午餐與休息
13:00–14:15 An Integrative Model: Principles and Methods 整合模式:原則和方法
14:15–14:30 Coffee Break休息
14:30–16:00 Personal, Profess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Dimensions of Practice
個人、專業、和組織面向的實務工作
16:00–16:30 Summary and Evaluation 摘要和評估
以工作坊方式進行培訓課程,共計6小時。
講師介紹: 曾家達博士在香港長大,為香港大學的學士及碩士,並曾在香港從事社會工作實務工作多年。移民加拿大之後,獲得多倫多大學社會工作博士學位,並留在多倫多大學任教,目前為多倫多大學社會工作學院的副教授。曾博士個人的主要研究興趣為:臨床實務工作、多元文化議題、社會工作研究法、性的議題、社會工作實務的專業範疇。曾博士的個人著作,以上述幾個方面為主,主要發表於:Social Work、 Journal of Social Service Research、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Journal、Canadian Social Work Review、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Social Work幾個期刊中。同時,曾博士的著作也見於數本社會工作專書之中。曾博士也曾和香港、澳洲、荷蘭、紐西蘭、土耳其等國家的社會工作人員合作,從事研究計劃;目前,曾博士也是 “中國—加拿大雙邊促進中國社會工作發展合作計劃”的主任。
報名費用:
一、 報名方式:一律採網路報名 http://www.tasw.org.tw/。
二、 報名表填寫與繳費截止日:92年12月5日(星期五)
三、 活動費用:
1. 本會會員:每人新台幣100元。(須有繳清會費者喔!)
2. 學生:每人新台幣150元。(活動當日請帶學生証以玆證明)
3. 以上皆非者:每人新台幣300元。
四、 繳費方式:請一律以劃撥方式轉帳
帳號--14692885
戶名--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
五、 行前通知:完成報名程序者,專協將於12/10(四)下午五點統一以email方式寄發行前通知,若隔日仍未收到通知信,請與專協聯絡。


■ BACK

■台南縣開創優質民宿經營新思惟研習會

主辦單位: 台南縣政府交通觀光局
協辦單位: 台灣鄉村民宿發展協會、休閒漁業策略聯盟推動委員會、燦星旅遊網
承辦單位: 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中華民國社會發展學會
指導單位: 交通部觀光局、台南縣政府
活動介紹: 顛覆過去邁向未來 兩大研習主軸

民宿VS.新興消費趨勢之新思維引介
以菁英式研習互動及經驗分享,課程重點安排如:國際/國內觀點消費市場分析、地域環境整備與生態保全、及生活美學文化內涵之認知等,引介參與者展開21世紀優質民宿經營應有的新價值新視野。

民宿VS.與地域魅力旅遊之整合規劃
藉由專家指導及參與者親手作的過程,讓參與業者有系統地學習從整合運用周邊的環境元素到如何形塑自我風格特色之進程,以進一步地能有機會抬昇自身美學素養及手牽手社區資源。

挑戰自我夢幻加值 三大主題參與

不同於排排坐、聽演講的研討會,這是一個……
· 階段一:互動式民宿經營心得與經驗分享
1.國內外消費休閒、旅遊趨勢之專業解析,將由各界旅遊專家們從國際、國內觀光客觀點深度分析國內外觀光消費行為、休閒市場及趨勢等,為學員提供優質經營規劃之新想像。
2. 廿一世紀地域資源與魅力營造,將透過生活文化創意、生態環境營造等課程進行案例分享與經驗交流,協助學員設定符合全球化在地行動之民宿加值升級願景。

· 階段二:綠林好漢手腦併用魔鬼營
1.環境美學結合創意設計,藉由勝洋水族中心的專家指導,並設定台南地區之主題特色與意象,讓學員互相討論及設計水草缸製作,以此嘗試感知相關生活環境素養與美學創意。
2.打破自閉症發展 手牽手社區資源,將全體學員拆編為四組,以台南縣環境資源為基礎,藉由不同定價策略&遊程主題挑戰,透過專家從旁指導,進行套裝行程與旅遊地圖設計製作,協助學員嘗試學習如何觀察→整合→串連資源。

· 階段三:“賣翻天“成果展現
1.創意水草缸設計擂台競賽,將由各創作學員說明創作概念與生活構想,並由評審及全部學員共同票選具有生活創意的水草設計,最後分組累計最大贏家並頒獎表揚。
2.套裝旅遊行程設計之競標拍賣,將由各組分別說明套裝行程與旅遊地圖的主題設定、遊程設計等,並由評審及全部學員共同票選,優勝設計作品將交由縣政府作為推動參考。
活動地點: 台南縣仙湖休閒農場(台南縣東山鄉南勢村賀老寮6-2號)為主,並結合縣內七股地區作為分組體驗與討論地點。
活動日期: 2003年12月15日(週一)~12月17日(週三)
活動對象: 以全國既有的民宿經營者為對象,預定80位學員;每一民宿報名人數以一人為限。
活動報名: 聯絡人:謝政蒼先生 / 陳佳伶小姐
電話:(02)2345-3135 或(02)8789-6861 傳真:(02)2345-3792
E-Mail:mailto:hand.taiwan@%20msa.hinet.net
地址:台北市忠孝東路5段236巷37弄29號2樓
網址:http://%20www.tnhg.gov.tw/
備註事項: 1.報名即日起至12月03日為止
2.學員參與費用:全程免費參加(涵括餐飲、住宿及體驗行程等)
3.報名程序:自行影印報名表 →將報名表連同民宿名片以郵件、傳真或電子郵件的方式寄至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楊書甄小姐收)→完成報名程序
4.確認最後參與的名單:
(1).設定對象在精不在多,我們將以「參加者對台南縣休閒遊憩資源的印象、想像及創意說明」之內容來確認最後參與名單,故請在報名時詳細填寫附件之需求資料(為重要參考依據)。
(2).台南縣既有民宿業者將可優先入選。
(3).能夠結合當地社區人士共同參加研習之民宿業者將可優先入選。
當地民宿業者可邀請社區成員協同參與研習,唯報名時即須出具當地社區組織之同意書公文方可參加。而每一民宿業者以帶領一名社區成員為限,且不接受社區人士單獨報名。
(4).12月 5日公佈學員名單於台南縣政府網站,並將以電話聯繫,及同步寄發學員邀請函及報到通知單,歡迎來電確認錄取名單。
5.入選學員須收取保證金1000元 /名,並於活動報到二天前 (即12 /12 )繳清及回覆相關證明予承辦單位,若期限內未繳納者將視自動放棄,承辦單位有權擇取候補學員。保證金將於三天兩夜研習會結束後,憑學員簽到記錄及保證金收據,當場辦理全額退還。若因故無法出席研習會,請入選學員於12 / 13前通知承辦單位,將可全額退還保證金逾期不予退還;而剩餘保證金處理將捐贈台南縣政府作為公益使用。


■ BACK

■南投生態知性之旅

忙碌的生活中,有多久沒有跟家人一起出外走走,看看綠色的世界,認識一些新朋友。何不放自己與家人一個假!誠摯邀請您與家人、朋友一同來參加充滿知性、豐富的生態之旅!!

錯過上一次的精彩的高雄之旅嗎!機會來囉!這一次,兩天讓你看個夠、玩個夠。錯過這次就等明年囉!



主辦單位: 台南市癲癇之友協會
指導單位: 內政部社會司、台南市政府
活動時間: 92年12月20、21日(六、日)
活動地點: 南投(見活動內容)
活動名額: 40名(額滿為止)
活動費用: 1. 會員及家屬1800元
2. 非會員2300元
3. 持有身心障礙手冊者1300 元
報名方式: 1. 電話:06-2350253 0912176235曾于珊社工員
2. 傳真:06-2363605
3. E-mail:ept87222@ms55.hinet.net
4. 台南市勝利路421號5樓(第一聯合診所樓上)
截止日期: 92年11月30日(日)止
活動流程:
第一天: 7:30中山公園報到,8:00出發→埔里酒廠→牛耳石雕公園→午餐→清境農場→廬山→晚餐→星語呢喃→宿:清溪別館
第二天: 晨喚→水里蛇窯→午餐→集集火車博覽館→明新書院→3:00賦歸→5:00到達台南
活動預告: ※第一屆赤崁童話節活動
時間:11月23日(日) 9:00~17:00
地點:台南市中山公園—康樂台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台南市鳳凰花藝術基金會
現場有劇團表演、兒童闖關、繪畫比賽、兒權宣導…等。
協會當天有設攤義賣,需要大家的協助,也歡迎大家一起來共襄盛舉!
※11月30日(日) 8:30~13:00
台南市政府將於社教館旁舉辦「熱愛生命彩繪人生關懷身心障礙者溫馨園遊會暨才藝作品成果嘉年華」活動內容包括義賣、各協會成果發表、表演…等。歡迎大家的參與,也希望大家有空能到場幫忙。詳細活動內容請洽協會社工員。


■ BACK

■博物館、知識建構與現代性慶祝漢寶德館長七秩華誕學術研討會
徵求論文




◎ 研討會緣起與目的

博物館實體在西方發展的時間極為漫長,已衍生出一套面對博物館及其蒐藏品的特殊組織型態和知識系統。當西元前三世紀,托勒密一世在北非的亞歷山卓市設立一座詩神繆思(Muses)的紀念室,探索人類知性與感性能力的當代博物館的圖像已隱然具現。紀念室中的詩神繆思,受太陽神阿波羅的管轄,在天上的饗宴中舞蹈、奏樂,在人間推行文藝。後代的人將繆思想像為「一群」(而非單一)專司各種學科和藝術的女神;西方的藝術家在想像她們的表徵(representations)時,賦予她們每人一種有別於他人的標記。例如:木板和尖筆、地球與尺規、書卷、假面、牧人手扙、大提琴、小提琴等。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博物館的內在性格及其外在條件,在這個博物館的原型(proto type)史前階段表露無遺,而在大探索時期與殖民主義發達的時代達到了最突出的呈現。

來自西方的博物館,體現了西方人對知識、藝術、物的思考模式、興趣和態度;博物館的建構發表了工藝成就,以及因國家勢力之擴張所帶來的政治經濟利益、和對世界觀及歷史的掌控和詮釋權力。博物館的基本形式終究涵攝於整體的社會文化情境。一九八○年代以後,由於詮釋自然、歷史和文化時的多元主張逐漸浮現;加上族群意識的被強調,地方性的、土著的、弱勢的或非主流的觀點受到重視,因世界經濟體系的變動及文化與資本主義對話的影響,以及人們重新檢討隱藏在博物館現象背後權力操作的問題,西方的現代博物館事業開始有新面貌出現;其學術的與社會文化的角色,也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產生了種種變化,而同一個(或和一種)博物館在社會文化體系的運作之中也有其動態性。作為一種 agency,博物館實體既受特定的社會影響,也不免對影響社會。作為一個新興的學科,博物館學(museology)與博物館誌(museography)的目的之一,在於研究不同類型、不同性質及不同歷史階段的博物館,如何營造出自成一格的理論與實踐面貌。

由於博物館幾乎涉及人類知識及自然界的全部,以物性(materiality)為基礎的博物館業務繁雜,需要許多專業技能;作為現代性(modernity)的一個重要部分的專業技能的崛起,發展出結合了日常生活中伸展探索精神、美感經驗、社會文化理解等能力的複雜實踐。事實上,現代的博物館已不斷地遭受挑戰,必須隨時反思研究、展示、教育活動、社區與觀眾服務等之「終極關懷」,檢驗知識建構、價值宣稱、組織運作的目的。現代博物館的情境,不但有如亞里斯多德在《形上學》中開宗明義所指陳的:(人們)渴望知識、樂於使用感官,尤其是視覺的感官。也面對 M. Foucault 在《臨床醫學的誕生:醫學認知考古學》,試圖通過身體的「展示」之主題,處理空間、語言及死亡中之觀看行為的途徑。現代博物館範疇中的人際溝通、時間與空間的安排、社會的組織(組成)等方式,已因各種因素的影響而產生了極大的變革。四分之一世紀以來,臺灣的「新博物館運動」正可提供我們對前述現象的理解。

然則,臺灣是如何詮釋博物館實體呢?博物館又如何介入臺灣的知識建構與現代性的論述呢?

從國立臺灣博物館的前身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成立於一九○八年算起,臺灣公立博物館的設立至今已近九○年。臺灣早期的公立博物館便有博物館基礎研究與之事建構相結合的企圖,例如國立臺灣博物館原有的(人類學、動物學、植物學、地質學等)自然史傳統便是。然而,整個臺灣的博物館之發軔期,則要遲至行政院十二項建設計劃的施行才開始。臺灣的博物館運動和博物館學,在上述的情境中啟蒙,近十年來發展的過程,更受到臺灣的學術發展、族群意識、本土與族群觀念的影響。

臺灣的博物館數量增加,含有未來之想像的「博物館(或 / 和展示)規劃」甚為流行。幾座在硬體設備之投資上足以傲視全球的大型博物館陸續籌建完成,帶動一股新的博物館概念;由漢寶德教授一手創建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更豎立臺灣的博物館與博物館學發展的里程碑。省與院轄市的博物館,在可見的未來將有擴建或新設置計劃,導致一種新的文化政治樣態;各縣市文化中心的「特色博物館」漸趨成熟,而與地方歷史與文化有關的陳列室或博物館,也將在「發現與重構歷史」的潮流中配合著各地方文史工作室的成立而出現。我們當然也不能忽視,民間私人設立美術館或博物館、產業附設博物館、各類型機構設立屬於資料館性質的博物館或陳列館 …… 等,都在可預期的「未來」中出現,形成有影響力的新的、分散又結盟的文化組織型態。

面對這樣的盛況與遠景,一個迥異於過去的、「新的」博物館世界,我們不但意識到不同類型的博物館所織造出來的意義之網的獨特性,例如各種形式的博物館的構思,多多少少都呈現了在文化資產保存和生態保育的要求和呼聲之中,對於本土文化、科學教育的普及化,少數民族文化,和自然史與人類生存空間議題的關切;我們也可發現,臺灣博物館事業的起步,捲入全球博物館「世界體系」之中,一開始便面臨了博物館性質、專業技術、與政治經濟的問題。近幾年來,臺灣的博物館實踐不但涉及複雜的文化政治(cultural politics)領域,更被納入 Max Horkheimer 和 Theodor. W. Adorno 所謂「文化產業(cultural industries)」範疇,開始嘗試通過「一個標準化、偽個人主義化和商品化的過程(a process of standarization, pseudo-indvidualiz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將相關商品的促銷及其分配技巧合理化。在文化的操弄之下,「人」不但是彼此可以互換的(interchangeable),文化產品的生產因此也不過是為了交換、而非為了滿足真正的需求。「人」在博物館事業的市場中便不免因此遭遇異化與疏離的現象。

博物館經驗告訴我們,知識及其建構不僅僅是往日的記錄,不僅僅是歷史,也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業。與博物館有關的多樣化知識是複雜的,不止牽涉繁複的操作工具,其背後也隱藏著各種政治經濟實踐的力量。一九八○年代,是臺灣意識性的開始進行文化建設的時期。這個時期出現下列幾個特色。首先,臺灣博物館學的認識過程中,漸漸由編年紀事的歷史描述、技術與功能的引介,進入闡釋的、同時限理解的、理論上的思考與辯證。其次,這些論述也相當程度的呈現了博物館學本土(地方)經驗上的收獲,經驗研究的比例增加,而且開始在某些論題之上呈現累積。至少,在有關不同社會文化體系中的博物館事業之例子的掌握,博物館之內在功能的反省,博物館社會文化角色的本質及其變化,不同類型的(自然史、科學技術、歷史、美術、綜合)博物館範疇與性質等方面,都得到一些注意。而不同(跨學科的)專業之知識與技術的投入,也使當前的臺灣博物館學有了基礎的業績,出現理論企圖和實踐把握的論述。雖然如此,臺灣的博物館發展呈現什麼樣的性質,博物館與社會文化體系的關係又是如何呢?

依據 Anthony Giddens 的觀念,博物館如今生活在「未來」而非「過去」的歷史之中;博物館實踐的參照點已非傳統與自然界,而是在瞬息萬變的現實中往往要立即的根據判斷從事反思、從事決策的狀況。當前臺灣的博物館與博物館學所遭遇的,不但涉及對世界的一系列觀點與態度,更涉及複雜的工業生產與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制度之擴展,獨立進行運作的民族(國家)與民主的制度,以及科學與技術的變革等現代性(modernity)的議題。


◎ 研討會子題
臺灣的博物館界進行了近三十年的建設發展,前述重要議題的掌握都嫌不足,但是許多議題也見之於漢寶德教授的論著與博物館實踐之中。我們認為,深入的探討博物館性質、知識建構與現代性的關係,不但有助於了解臺灣的博物館之實踐性格,也可能對建立本土(地方的)博物館學的理論開闢出一條蹊徑。【博物館、知識建構與現代性】研討會,竭誠歡迎下列幾個方向的經驗研究論文:

(一)歷史過程中不同類型的博物館之性質及其社會文化實踐的形式。
(二)博物館領域內的相關學科(如自然史、科技史、藝術史、史學、人類學、建築學、平面設計、教育學、博物館學、資訊管理、保存科技等)知識建構的性質。
(三)臺灣地方的 / 文化的 / 本土科學對博物館實體的詮釋。
(四)全球化脈絡中臺灣的博物館與現代性之關係。

有意參加研討會者,請於2003年12月31日前寄300至500字「摘要」至本研討會籌備委員會。籌備委員會將審查、並回覆是否可行。研討會來稿以中文兩萬五千字以內為準。論文截稿日期為2004年7月31日,逾期不收。論文撰述格式請參考《博物館學季刊》撰稿體例。來稿者請註明作者姓名、通訊地址、電話、傳真號碼、E-mail address以便聯絡。

研討會結束後,經同儕兩人匿名審查通過的論文,將收錄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出版之《博物館學季刊》專號。



◎ 研討會時間
中華民國九十三(2004)年九月九日(四)至九月十日(五)


◎ 研討會地點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臺中) / 國際會議廳


◎ 主辦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合辦單位
國立臺南藝術學院 / 博物館學研究所


【博物館、知識建構與現代性】學術研討會籌備委員會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404臺中市館前路一號
聯絡人:陳慧玲小姐、左曼熹小姐
電 話:04-23226940 #246, #254
E - mail:pub@mail.nmns.edu.tw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十一月六日



訂閱本學會電子報 加入社區營造學會會員 .個人 .團體

發行單位: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電子報編輯小組

創刊日期: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七月九日

發 行 人 : 陳錦煌 理事長

編輯小組: 洪德仁、鄭晃二、陳淑敏、許瑞君、林榮一、黃子青

電 話 : (02) 2822-7414 傳真: (02) 2822-7392

網 址 : http://www.cesroc.org.tw/

E-mail : cesroc@seed.net.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社造電子報《NO.69》

95年03月10日 星期五 「社區營造資源中心計畫經驗分享」-專刊 ‧編輯室的話 社區營造學會 封面人物-會員介紹 ‧以學校教育為切入點的社區總體營造-王秀雲校長專訪 鄭婷方/採訪整理/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畢業 專題報導 ‧一閃即逝的社區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