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社造電子報《NO.16》

第十六期-社區營造學會電子報 (93年01月13日 星期五)


訂閱本學會電子報

前言
‧挑戰2008-新故鄉社區營造應有的行動視野 
曾梓峰副 教授/所長 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

社造番仔火
‧不只是教育,也是受教權 
社團法人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 刊於92.12.26台灣日報

‧社區營造條例草案總說明

社造綠巨人
‧夢想與生命意義的擴展 
徐敏雄 / 第十三梯次文化服務役替代役男

活動快訊
‧本期活動相關內容
  
前言
挑戰2008-新故鄉社區營造應有的行動視野
曾梓峰 / 學會理事 . 高雄大學總務長

   新故鄉社區營造從一年多前,以挑戰2008為訴求,被納入國家重點發展計畫,對台灣社會發展而言是個重要的里程碑。這個延續著社區總體營造運動精神的政策計畫,對長期關心與從事社區發展運動的朋友來說,是再一次追求理想、貢獻心力與熱情,改造社會的大好契機。

   新故鄉社區營造與社區總體營造根本的核心精神則是一致而持續的,兩者的差別在於不同歷史時勢下所必須面對社會發展危機與任務的挑戰,雖有其連續與辯證的關連,然而其形式與內容上則有很大的差異。挑戰2008,所設定的挑戰是以2008年北京奧運為標的,但卻不是奧運所帶來的表面的建設,而是那個時候世界局勢的轉變,以及國家社會發展競爭力所必須面對的新標準。

   新故鄉作為國家競爭力表現的談法是聰明而務實的策略,以積極而超越的態度來面對世界變遷的趨勢。面對2008年的北京奧運,台灣既沒有必要,也沒有條件和北京做同樣的國家建設操作,然而台灣卻有全然的機會將台灣建設的和西方先進國家一樣的社會生活水準,其關鍵就在於「福祉社會」的追求。福祉社會是長程性文明與社會發展進程的一種階段,顯然與20世紀「福利社會」發展的國家典範有著全然不同的形式與內容。國家建設的目標不再只是以GDP為訴求的經濟指標,社會公平正義的達成,也不再是「福利制度」所能夠承載。如何讓社會民眾在經濟、社會與生態永續的願景下,透過自發性生活行動中感受到幸福感,成為福祉社會國家建設的目標與訴求。國家與社會民眾共同建構這種福祉社會行動的能力,也成為21世紀競爭能力的新指標。新故鄉社區營造因此在這個世紀有了全新的視野與內容,在行動上也有全新的挑戰,不再是過去經驗、知識與積習的堆砌。


   新故鄉社區營造因此必須是全新的創新與突破,建構在對台灣過去問題深刻的反省,以及大無畏的面對未來的想像和艱難行動上。我們過去的積習與抱怨不應該在成為我們推動新故鄉社區營造的阻礙,從事社區營造工作的朋友,應該勇敢而謙虛的以學習和反省,真正面對台灣社會與社區的問題,帶領社會民眾以實驗與實踐態度,發揮全球視野,在地行動的精神,建構新的指標與水準,營造台灣在未來世紀的新生活與環境。也只有如此,新故鄉社區營造也才有可能成為台灣挑戰2008的行動。




不只是生意,也是受教權 / 刊於92.12.26台灣日報
社團法人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

在墨鏡的背後,不是一雙看不見的眼睛,而是一個能想像一切的心靈。視障者家長協會,設計出一本又一本視障者「看」的懂的書本,讓他們的想像徜徉在無邊的思考海洋裡。

「如果可以的話,我很想要出去跟大家一起工作。」女孩秀麗的臉上露出靦腆的笑容。仔細端詳,小妹長得真的很像一位偶像明星,高瘦的身材,白皙的臉蛋。唯一與這些花樣年華女孩不同的是,除了她有一眼弱視,看東西很吃力,還有就是「因為我爸媽也都是殘障人士,沒有錢可以讓我再唸書」她微笑的解釋。所以,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協助下,她有機會、自己也很努力來此學些技能,想要進入一般就業市場。

從小到大,這群視障孩子們的心聲很少被社會聽到。即使到了就學階段,不是得送去較遠的啟明學校,就是必須用走讀的方式,到家附近學校試試看,又怕學校推託不願收留,又怕學校內的教材無法讓視障孩子享用到。課堂上,老師的筆記滿黑板,視障的孩子卻無法吸收。家長儘管擔心,卻不足彌補孩子們面對的壓力。一位媽媽滿懷愛心、令人動容的說出她的看法:「我的小孩不是笨,學校發的課本,要視障小孩怎麼看呢?我當然希望我的小孩能學一技之長,政府如果能夠提供整套的教材,從幼稚園開始,那麼我的小孩也就不會學習的如此辛苦而緩慢了。」

一走進位於台北市民生東路的一個小巷弄內,踏入電腦敲打聲與人聲鼎沸的辦公空間裡,便不時聽到:「小心,你左邊有張椅子!」親切的聲音正來自一群愛孩子、希望給視障孩子羽翼的家長。沒錯,這裡正是受到較多保護與寬容的視障者修業的場所。一群由視障者家長組成的協會,體悟到過去社會對視障者的期待是不夠積極的,將視障者的工作成就只定位在按摩等方向也是有限的,但要如何向社會大眾證明視障者也有能力做好各行各業的工作呢?於是這群家長認為要從改善教育開始做起,為什麼?因為視障學生從來沒有適當的課本可以使用。當課本上畫了一對姐弟在公園裡玩盪鞦韆的圖畫,而問到這對姐弟在做什麼的時候,視障生要是無人報讀,這種明眼人光看圖便能回答的題目,對他們來說卻是非常困難。

但是問到視障者的夢想,莫不希望有朝一日,技藝純熟、人際關係磨練好後,能夠不畏艱難的振翅高飛,圓自己的夢想。誰說他們就沒有工作的夢想!因此,視障者家長協會,向勞委會提出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申請,希望能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協助下,編出一本本圓希望的課本,並且讓這些課本普及到每一個視障學生的手中。讓視障學生的基礎教育,從小扎根。若教育做得好,在找工作時,侷限也就稍微少一點了。


因為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而來到視障者家長協會上班的人,有弱視、有全盲有明眼人。協會依據不同的條件,安排他們工作,並給予職業訓練,弱視者或全盲者可以學會使用盲用電腦,並在報讀人員的協助下,將資料輸入盲用電腦。或者用最重要的指尖來檢查機器打出來的點字是否清晰。如果是明眼人,則協助美編與美工,做出一張張視障生能「看」得懂的立體地圖與立體教育。幸好,在開放教材後,教育部明定各家教科書出版業者都必須編輯視障者專用教材,使得視障者家長協會所辛苦經營的教科書,獲得了最起碼的市場保障。協會說,這雖然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是協會更在意的是視障者的受教權,以及進入協會的每一個視障者的學習與感受。因此,協會對視障者教科書市場的爭取,將取決於協會與視障者的工作限度,一步步紮實的前進,不讓組織過度的快速膨脹,造成協會內視障者的負擔。

外表清秀的小妹,高中畢業後,家中經濟不許可,只好提早到社會找工作。然而,一封封履歷表投出去,都是石沉大海。她微笑著說:「大家都沒找我,我在家失業也好一段時間」。年紀輕輕,才七十一年次,她已經打過不少工,但是一般工作的壓力讓她有時不得不放棄。小妹偷偷說出她最想從事的工作是行政助理,更希望當個稱職的好秘書。

「一般人要做好繁瑣的行政工作都很難了,何況你年紀輕,又有視障…」小妹一臉燦爛的笑著回答:「我現在也能收發文件,幫忙分配工作,協調人事,雖然開始時很緊張,但我很喜歡這樣的工作。」幾個月前,小妹剛來協會,經理覺得應該可以讓小妹試試一般行政工作,儘管辛苦,看她拿到文件時,整張臉都得貼上去看,才能讀上面的內容,但是學習一段時間後,大家都稱讚她是個細心的好夥伴。

協會的陳經理表示,孩子來到這裡不僅是學習一技之長,更學習生活上的自立自強,吃飯時間要他們自己盛飯,做該負責的工作。人際關係也因此有了改善。

全盲的小帥哥非常上進,學校畢業後在家工作一段時間,可惜工作斷斷續續,失業久了也想要找份全職工作,靦腆的他說:「我不想要一直領補助金過日子,我想要靠自己的力量生活,過不一樣的日子。」他毅然決然地隻身來到台北,參加研習營學習電腦技能,在那幾個月的受訓中,緊張到睡不著覺。「因為我比較容易緊張,所以來這裡工作時,一開始很難適應。」經理偷偷告訴我,這位全盲的年輕人終於在一個團體環境下,學會不再封閉自己的心,懂得聽聽週遭人在做些什麼?大家關心的是什麼?怎麼配合工作團隊一起做事…他真的成長很多。經理很驕傲的說:「我們也不希望給予太多的保護,這些視障者一定能走出自己的路。」在她的臉上,我們看到令人動容的堅持與期待。

視障者家長協會在視障生受教權上的努力,在教材品質上的堅持,深令評選委員感動,評選委員一致認為視障者家長協會獲多元就業方案優等獎實至名歸



△TOP

社區營造條例草案總說明

二月四日,行政院通過「社區營造條例草案」,行政院游院長表示,此一條例通過,是象徾台灣推動十社區營造十年來的里程碑,不但賦予社區參與公務事務的法制基礎,也彌補縣市層級以下的社區公共事務,無法適用公投法的不足。


推動此一草案不遺餘力的行政院政務委員陳其南亦表示,此草案通過最大的意義是,以往推動社造只能運用道德勸說,能發揮的影響力有限,此一條例若能在立法院通過,將對基礎造成極大的影響。

●詳細內容請參考附檔word

△TOP




夢想與生命意義的擴展
徐敏雄 / 第十三梯次文化服務役替代役男

   常常聽見朋友或是案主說到:「生活沒有意義」、「活著沒什麼滋味」、「不知道為什麼工作」……等等的話語,或許對不少人來說,生活或生命意義的追求也是他們長久以來的困擾,究竟我們該怎樣尋找自己的生命意義?怎樣的生活才算得上有意義、才會快樂呢?在這一週的文章裡,我將跟大家來聊聊這個話題。

  兩年前在朋友的推薦下,我去書店買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這本書,朋友跟我說這是一本幫助我們思考怎樣追尋夢想,怎樣讓生命過得有意義的書。在朋友的鼓動下,我不但買了這本書,同時還和幾個朋友組了個讀書會,仔細閱讀、討論了這本書的每個章節,讀完之後真的有一種很深很深的感動。特別是作者在書裡有一段話我十分喜歡:「當我真心在追尋著我的夢想時,每一天都是繽紛的,因為我知道每一個小時都是在實現夢想的一部分。當我真實地在追尋著夢想時,一路上我都會發現從未想像過的東西,如果當初我沒有勇氣去嘗試看來幾乎不可能的事,如今我就還只是個牧羊人而已。」

  這段話所陳述的心情和經歷,可以說是那位牧羊少年最直接、最真實、也最深刻的體會。確實,如果當初牧羊少年沒有深信「金字塔體下有寶藏」這個夢想,或許他早已被通往金字塔路上的總總利益、愛人、或安逸的處境吸引住,甚至一輩子他會終老在他的出生地,而沒有辦法體驗到那豐富多變的生命經歷。因為對沒有夢想的牧羊少年來說,生命的內容就僅僅只能是他每天眼睛所看到的人事物,這就好像住在赤道附近的人如果沒有便捷的交通工具到寒帶過冬,或是經由傳播媒體看過雪景,他們一輩子也不可能體會到雪地生活的某些樂趣。所以我們可以說,牧羊少年之所以能從平凡無奇的生活,拓展出另一片相當不同的天地,全部有賴那份「金字塔的夢想」。若非這個夢想的引導,牧羊少年終究可能只是一個井底之蛙,而沒有機會跨出既有的生活圈,去體驗不同於以往的生活方式。

  所以,在這個牧羊少年實現夢想的故事中,我們發現到「夢想」或「目標」對於一個人獲得生命意義有多麼重要,因為假使人們沒有了長遠的夢想或生命目標,就跟其他的動物沒有兩樣,一口氣存在的目的就只是為了生理性的維繫和繁衍。或者像是一個沒有方向的人,漫無目的地搭乘船隻在大海裡飄蕩,他不知道現在要去哪裡,也不知道等會或明天要往哪裡去,他唯一知道的,就是讓自己所搭乘的船不要沉沒。相反地,牧羊少年因為有一個終極與長遠的目標,所以他知道每天的行程都是在逐漸邁向他的理想,是達成願望的必經之路。這就好像我們設定一個目的地是高雄,從台北出發,或許第一個小時我們只能到達新竹,但這一段路程對我們來說並不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只有透過這一段必經之路,我們才可能到達高雄。這也就是牧羊少年說的:「我知道每一個小時都是在實現夢想的一部分」。

  簡言之,生活的意義必須來自生命目標的設定,如果沒有了生命目標,我們的生活就會像是汪洋中的浮木,漫無目的地飄蕩著。即使這些生命目標是短時間無法達成的,但正是因為這些目標,我們才有了努力的方向。就像 Reinhold Niebuhr 對宗教意識、宗教信念與現實生活之間所存在差距的分析一般:「宗教意識之深度創造出現實存在和理想存在之間的張力(tension)。張力扯滿了弓,發射出一支支道德行為的利箭。感到有義務為理想的實現而奮鬥。……基督教相信愛的理想在上帝的意志和本質裡是確信無疑的,儘管在任何歷史時期裡都沒有實現過純粹愛的理想。正是因為這種理想具有這一意義上的現實性,所以道德舉動的實施者感到一種義務在驅使他。」



‧「城市的願景」 電影系列欣賞 (2/18 日止)
‧新台灣、新社會、新價值-921重建區社區營造學術研討會 (2/29日止)
‧社區防疫網絡演習-以SARS為例 (2/14日 止)
‧921社區總體營造博覽會 (2/2 ~3/7 日止)
‧社區產業包裝設計徵選比賽 (2/19 日止)
‧春回鳳凰活動 (2/14 日止)
‧每月生態村:魯凱族茂林紫蝶幽谷(2/13 ~ 2/14 日)
‧中華鯨豚協會徵專員及會計 (2/10 ~ 2/29 )
‧神氣佛現—山西泥菩薩展 (2/10 ~ 4/30 日止)
.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93年度社區規劃師徵選開始報名!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標誌」徵選
.「傾聽女人的聲音」不完美但真實的生命故事書寫工作坊 (時間:2/3~2/24)

△TOP
訂閱本學會電子報
加入社區營造學會會員 .個人 .團體


發行單位: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電子報編輯小組
創刊日期: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七月九日
發 行 人 : 陳錦煌 理事長
電 話 : (02) 2395-6771 傳真: (02) 2321-6487

www.cesroc.org.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社造電子報《NO.69》

95年03月10日 星期五 「社區營造資源中心計畫經驗分享」-專刊 ‧編輯室的話 社區營造學會 封面人物-會員介紹 ‧以學校教育為切入點的社區總體營造-王秀雲校長專訪 鄭婷方/採訪整理/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畢業 專題報導 ‧一閃即逝的社區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