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捏社會與國家間關係的分寸
夏鑄九 / 學會理事.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教授 ■ 全文請連結
由北投文化生態旅遊談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的經驗
洪德仁 / 學會常務理事 .北投文化基金會董 事長 ■ 全文請連結
初 . 來 . 乍 . 到 .
林榮一 / 學會專員.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系畢業 ■ 全文請連結
人際間的關懷是否是多多益善?
徐敏雄 / 文化服務替代役第十三梯 .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 全文請連結
拿捏社會與國家間關係的分寸
夏鑄九 / 學會理事.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教授
草根組織似乎要能找到一個辦法來維持它們與國家體制之間的自主性。這是市民社會自主性的條件之一。否則,發展中國家被認為 “沒有市民的城市”的特性,經常會造成象徵政治與媒體政治創造的民粹主義政治明星(不論隸屬於哪個政黨均然)輕易攫取了民主化的果實。一個組織完善的社會運動在對抗民粹民主方面有許多困難待一一克服。換句話說,民粹主義的國家可以由浮現中的市民社會的力量,與市民城市的都市戰壕進行抵抗。這就是發展中國家快速成長城市中,社區營造轉化社會的歷史角色。此時,社區參與在國家與社會運動的關係間扮演了一種角色,社區參與既在體制之內,又在體制之外作用。為什麼?都市社會運動的目標經常是都市改革,而非革命,然而,它們又不必然一定會參與在國家機器的體制之中。這是草根民主的一部份。社區參與的機制,可能經由民主的過程,逐步釋放了社會的力量,也轉化了國家。這就是經由社區賦權(community empowering)的過程營造了社區,建構了市民,也同時產生了我們的城市(cities)。這個充滿衝突、為認同所拉扯撕裂的政治社會過程,確實可以質疑韋伯主義的歐洲中心主義偏見,以及,進一步與歐美進步學者對城市與市民的概念,進行彼此之間相互平等的,歷史與理論的對話。
這不正是我們社區營造學會與早起的社區運動積極份子的工作嗎?
台中縣九十二年度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 社區人才培育計畫 」 NEW!
「 第四屆亞洲地區非政府組織論壇 NEW!
21世紀 城市生活主張:都市景觀篇-新品質.新價值.新模式 NEW!
桃園縣社區規劃師研討會 NEW!
第三屆永續生態旅遊研討會 NEW!
鳳甲美術館社區藝文工作坊 NEW!
「開發利用地方文化資產與文化環境」系列講座 NEW!
寶藏巖活動三部曲 NEW!
面臨變革的21世紀博物館---台灣與日本的對話與交流國際研討會 NEW!
2003年博物館館長論壇【危機與轉機:新世紀的博物館】NEW!
非營利組織志工管理研習班 NEW!
推薦網站電子報
OURs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崔媽媽基金會
各期電子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魅力新故鄉電子報
桃園縣文化局電子報
由北投文化生態旅遊談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的經驗
洪德仁 / 學會常務理事 .北投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壹、 前言
在「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積極推動的關鍵時刻,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新故鄉社區營造是其中兩大項目,全國各地熱烈地結合社區營造、文化生態旅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形塑地方特色,帶動產業發展,已具有初步成效。而各地不同操作模式,衍生各式各樣的經驗和成果,值得我們進一步分研究分析;特別是台北都會區邊緣的北投,執行「永續台灣北投的愛」文化生態之旅計畫的成效,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嘗試歸納、尋找合理的、可行的、可經驗傳襲分享的運作模式,提供未來文化生態旅遊在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推動施行,及後續相關產業發展策略擬定之參考。
貳、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趨勢與概況
一、 國際文化生態旅遊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趨勢與概況
2000年在漢城舉行之亞太經濟合作(APEC)第一屆觀光部長會議共同發布之「觀光憲章」,訂了有關觀光永續發展的四項政策目標,激賞與認知自然環境並追求環境保護。
聯合國以2002年為「國際生態旅遊年」,行政院正式通過「二○○二生態旅遊年工作計畫」,特別指出我國積極配合聯合國為推動生態旅遊及永續觀光,特訂2002年為國際生態旅遊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文化觀光」列為文化產業範疇,正是國際文化生態旅遊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趨勢,值得我們重視與深入研究。
二、 台灣的文化生態旅遊脈動的研究
在行政院「二○○二生態旅遊年工作計畫」,特別指出:我國推動生態旅遊之必要性有:
1. 生態旅遊是一種兼具生態保育與休閒遊憩的活動,我國雖非聯合國成員,但將2002年訂為台灣生態旅遊年,共同推廣生態旅遊活動,可促使國際人士了解台灣重視環境保育,提昇台灣國際形象。
2. 觀光產業為國家重要策略性產業,推動具有本土特色、符合生物多樣性保育之生態旅遊,為國內旅遊方案所訂實施策略之一。
3. 為減緩加入世貿組織後,傳統農林漁牧產業之衝擊,推廣農業生態旅遊可協助農村轉型,發展休閒農業。
4. 生態旅遊地區環境脆弱,需要建立旅遊制度規範,避免環境二度破壞,確保生態資源永續利用。
5. 國內生態保育觀念尚未普遍建立,將生態旅遊納入學校課程,灌輸生態環境教育,可培養國人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愛護國土資源。
6. 利用台灣優異的生態資源,推動生態旅遊有助於國內旅遊事業之發展。
交通部觀光局指出,台灣生態旅遊年系列推廣活動以國人為對象,更要加強國外遊客的宣傳,預期一年的國民旅遊可達一至二億人次,同時藉由宣揚我國生態美景,預期來台的觀光客可增加至350萬人次,我國的觀光收入也可由目前占3.4%國內生產毛額提升至5%。
三、 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脈動的研究
台灣於今開始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外在面臨全球的挑戰競賽與各國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同時又面臨中國經濟崛起後的兩岸競爭;而在內則面臨產業轉形與升級的強大壓力,經濟不景氣與失業率攀昇,故此階段推行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實有其重要性,因此,行政院「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2002-2007」,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列為重要計畫之一。
文化創意產業包含範疇有現存之文化相關產業,如電影產業、出版產業、電視產業、廣告產業、音樂產業、表演藝術產業、設計產業、建築產業等工業,亦有新興概念之創意產業,如活動節慶產業、文化設施產業、環境景觀產業、科技產業、觀光旅遊產業,亦也有傳統產業經創意化之產業,如地方傳統工藝產業、創意生活產業等不同面向。
由於文化創意產業乃一新興概念,其產業特性仍有待未來更進一步釐清及界定,便於清晰觀察整體文化創意產業及個別產業之產業現況。
參、 北投文化生態旅遊服務系統
北投地居大屯山畔,三面環山,峰巒秀麗,翠綠欲滴;面臨廣豁平野,遠處淡水河及觀音山呼應,美景天成。北投往北可以遠眺大屯山,向下觀賞溫泉溪流與谷地中磺煙裊裊、浴客遊園;向西又有觀音山靜臥淡江,點點帆影,晚照夕陽;東面則有紗帽山綿延起伏,與大屯山連成壯麗景色,提供了獨一無二的視覺景觀與空間位置。陽明山國家公園、台北關渡生態公園之間,北投位居於銜接的地位,扮演「綠色走廊」的角色,聯絡兩地獨特的景觀資源與自然空間。
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自2002年起,在行政院文建會指導,北投區公所委託,積極執行「永續台灣北投的愛北投文化生態旅遊服務系統計畫」,建構北投文化生態旅遊服務系統,包括:
1. 文化生態人才培訓,建構人才庫。
2. 文化生態資源田野調查研究,建構資料庫。
3. 北投文化生態解說員認證及管理制度:考試、實習、帶隊解說、調查、研究、教學、規劃。
4. 諮詢系統:電腦網站﹝北投文化生態網站http://www.ptcf.org.tw﹞
5. 提供市民知性咨詢、配合九年一貫教學。
6. 多元文化產業開發。
7. 文化生態解說員管理。
8. 文化生態資源地區監視及設施設備改善。
9. 規劃具體的多元知性體驗旅遊路線包括有:新北投溫泉旅遊路線、唭哩岸人文歷史旅遊路線、軍艦岩休閒管理路線、貴子坑水土保護教學園區及登山步道的旅遊解說、關渡休閒農業之旅的規劃、北投老街人文景點的規劃、登山步道路線規劃、文、旅遊資源諮詢中心、溫泉及其他地方文化產業的調查、研究及現代化包裝、行銷設計。
以北投文化生態旅遊服務系統的人才庫、資料庫,規劃具體的多元知性體驗旅遊路線包括有:
1. 新北投溫泉旅遊路線的規劃、解說:歡迎您來參與北投溪溫泉文化之旅,欣賞溫泉鄉山林之美,體驗北投人鄉土愛、故鄉情!有地熱谷:溫泉與火山自然教室、北投石的故事、普濟寺、溪之瀧、瀧乃湯浴室、北投溫泉浴場與溫泉博物館、露天溫泉浴場、天狗庵原址、北投公園、石造拱橋等,設計套裝知性半日遊、一日遊。
2. 唭哩岸的人文歷史旅遊路線的規劃、解說:唭哩岸是史前人類、平埔族及早期漢人開墾的活動遺跡。有河川溝渠、打石場、石建造的三合院式老屋、慈生宮等人文歷史史蹟,值得認識體驗。
3. 軍艦岩休閒管理路線的規劃、解說:軍艦岩登山步道除了提供一般性的運動與休閒的線性空間以外,還能配合社區規劃,串連景觀點,使活動者能體驗原野景觀,更能當成地理教育、自然教育、人文之旅的場所。
4. 貴子坑水土保護教學園區及登山步道的旅遊解說:位於貴子坑溪上游的貴子坑水土保護教學園區及登山步道,有豐富的地質、陶瓷發展的資產,更有多采多姿的蝴蝶生態,昆蟲蛙類、植物的生態活潑,是良好的大自然教室,沿著步路前行,途中景色優美,可俯視整個台北盆地景觀,觀音山、關渡平原、淡水河、基隆河、林口台地等,景色怡人,是個值得開發的遊旅知性景點。
5. 關渡一帶的休閒農業之旅的開發、規劃、解說:靈山古剎,關渡觀潮,風靡全台。新近啟用的關渡生態園區,看水鳥,觀潮蟹;關渡平原的農村生活體驗,加上溪流生態,也擁有豐沛的人文景點,結合農會與農民共同開發、經營,做好路線規劃,應可讓台北都會區民眾來一趟自然之旅。
6. 北投老街人文景點的規劃、解說:清朝淡水、台北商賈往返的「淡北古道」,途經北投的清江路、中正街(中街仔、下店)、大同街、豐年路(頂店),市況極為繁榮;這裡有三級古蹟:周氏節孝坊,依舊屹立老街,而部份數十年老店迄今林立於古街,但也有老店改建,留下滿街滄桑。來到北投,來趟豐碩的人文深度之旅,是有待開發的知性、黃金旅遊路線。
7. 登山步道路線規劃、文史、生態調查:大屯山系景色怡人,自然生態豐富,是享受森林浴的最佳去處,名山靈寺,梵唱滿山谷,實可規劃結合自然景點、人文、寺廟朝聖、心靈享宴的深度之旅。
8. 旅遊資源諮詢中心:在人潮眾多、交通最為便利的捷運車站,設置旅遊諮詢站,提供旅客所需的各項旅遊資訊,即能將單獨的景點串成線狀的觀光路線,以及全面性的深度旅遊。並設置電腦網站(北投文化生態網站),提供市民知性咨詢,配合九年一貫教學,做好環境教育。
9. 溫泉及其他地方文化產業的調查、研究及現代化包裝、行銷設計。
為提供熱心學員參與社區營造、生態保育、藝文教育推廣活動,培養社區志願服務意願,提供大眾親近鄉土機會,推廣愛護家園情懷,加強志願服務績效,增進情感,特成立「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志願服務隊」。凡是具服務與奉獻熱忱,身心健全,且對鄉土文化、生態保育及社區工作熱心參與者,經過報名、面談、組訓、實習、授證等甄選程序皆可參加。其中參與解說調查研究組的伙伴們負責社區文史生態資源之解說調查研究及教育推廣,我們參考觀光局及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相關規定及地區特色訂定解說員認證標準,分為:實習解說員、初級解說員、社區解說員及資深解說員,資淺者的認證以完成文化生態資源研習及通過筆試及實地考試為考量,資深者的認證則著重於實際參與社區文化生態解說調查研究之志願服務、解說調查研究及規劃、執行推廣、調查研究活動及解說人員教育訓練能力。認證書之效期為3年,期滿應重新辦理更新。
我們歡迎社區居民、團體和服務與奉獻熱忱,身心健全,且對鄉土文化、生態保育及社區工作熱心參與者,一起經由學習、認識,一起和空間環境規劃的學者專家,共同研究分年逐期設計規劃文化生態之旅地點路線公共設施及公共藝術改造計畫,包括:形象標識系統建構、92年開始進行貴子坑、丹鳳山地區景點的開發、解說,文化產業化的可行性,皆與鄰近的社區或當地文史工作團體做緊密的配合,在工作的過程中也是推動當地社區總體營造的重要助力與推手。
肆、 經營狀況
長久以來,我們樂意於提供北投地區文化生態導覽解說服務,公益團體、社區團體、學校戶外教學等,基於使用者付費、建構永續經營以及深植解說導覽員的尊嚴,我們期望北投文化生態旅遊服務系統是一項服務付費、財務公開、合乎稅法、公益宗旨的經營體制,以北投獨特的魅力,創造文化生態話題,達到文化傳播推廣的目的與功能。包括人才庫、資料庫的建立,以提供多元化服務及文化產品,例如,諮詢系統的設置:電腦網站、北投文化生態網站、提供市民知性咨詢、配合九年一貫教學;多元文化產業開發:知性解說、文化生態摺頁、專輯、文化產業路線規劃、解說牌幟規劃、文化產品開發,如:陶瓷、桶柑、那卡西、健康泡湯、休閒管理、旅館民宿、農村生活體驗、市民農場、休閒管理等;文化生態解說員管理、基金管理;文化生態資源地區監視及設施設備改善;地區環境改善等等。
以上服務酌收費用,其收入應運用於:
1. 解說推廣服務之人力成本及保險費用。
2. 文化生態培訓研習教育。
3. 社區文化生態敏感地區之調查研究、監視、保育等。
4. 解說推廣服務之聯誼。
5. 其他有助文化生態推廣、保育事項。
由於目前仍然在執行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補助計畫,因此,主辦單位北投區公所建議尚不宜啟動收費機制,但是我們做好相關配套準備,特別是文化生態導覽解說服務在國內尚屬萌芽階段,相關文化產業產品也尚待積極開發,所以服務酌收費用的標準仍需待未來由基金會斟酌市場行情訂定。隨著北投文化生態旅遊服務系統的優質服務,口碑的建立,未來將以品牌化定位,參考企業形象識別系統Corporate Identification System CIS,塑造經營理念與精神文化,強化工作同仁內部的認同感和價值觀,也增強一般市民外部的肯定與參與慾望,逐年應有機會倍增收入,以創造更堅實的永續經營基礎。
伍、 經營策略
非營利機構管理仍應以企業方式經營始有生存的可能。
麥卡錫的4P理論為大家所熟知:產品(product)、價格(price)、通路(place)、促銷(promotion)。無論任何產品都應該做最佳的調度,才能發揮最大的收益。這是以生產者為立場的想法,今日以消費者而言,勞特朋的4C想法可以參考:
1. 「產品」考量「consumer wants and needs(消費者的欲求與需要)」:產品如何切合消費者的需求?感動與感性訴求以及互動模式等都是必須兼顧消費者心理與購買動機,才能成功銷售的可能。
2. 「價格」思考「cost to satisfy the wants and needs(消費者欲求與需要的滿足:宜遊宜居的好所在價格)」:無論價格的高低,如果能讓文化消費者滿意,就是好價格策略。是故文化產品仍需兼顧大眾化及精緻化。
3. 「通路」考量「convenience to buy(購買的方便性)」:必須深入了解消費者的消費習性與型態,才能夠找出效益最好的通路策略。
「促銷的觀念」考量「communication(溝通)」:唯有與消費者做貼心的溝通,才能獲得消費者的共鳴,並進而提升對文化機構或文化產品的認同度及忠誠度。
工作團隊
Teamwork
l 專業團隊
l 學員團隊
l 學員動機
資訊技術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 Database
l Communication
l 服務•產品機能
核心競爭力
Core Competence
文化•生態
服務•產品
Service•Product
l 創意
l 多元
l 顧客導向
「核心競爭力」示意圖
陸、 宜遊宜居的好所在
北投文化生態導覽解說服務和相關文化產品就是在經營社區文化產業,其基本理念有:
1. 生活的──生活中見智慧:平凡生活中就有無數的大小智慧,不待外求。尊重地方傳統生活文化、技術的這些智慧的運用就是文化產業發展的精髓。
2. 共享的──地方產地方用:重視地方的資源,地方生產的地方人先愛用,從無數使用中回頭修改,使物產更好,更願與更多人分享。
3. 人味的──無形勝於有形:庶民的自信與對外人的善意、熱情就表現在自然流露的人情味中,無形勝於有形,無聲勝於有聲。
4. 內發的──誠於中形於外:對自己文化的認同、喜愛與反省都是發自內心的認知,從而表現在外在予人的感受上,對文化產業的推動是從內部資源發動的。
5. 小而美──雖不大亦不絕:並不企求成為超大型企業,而是在符合社區的、人性的尺度下做適度的發展,雖然不大卻可以永續經營。
北投文化生態導覽解說服務和相關文化產品更要特別著重的是在地的感動與感性訴求以及互動模式,強調學習及利益的社區回饋。文化產業是一種以學習為主的產業,在田野調查中所發覺到的,庶民生活中孕育出來的精神特質,正是發展文化產業的核心價值,一種可以與人分享的深層特色。
我們深切盼望大家一起用眼、耳、鼻、口、手等接觸體驗,也是最值得用心來拜訪北投這個宜遊宜居、自然生態及人文資源的好所在!
參考文獻:
1. 陳錦煌,2001,台灣生態旅遊之展望,進入生態旅遊的世界,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頁1-6。
2. 郭城孟,2001,生態學院,進入生態旅遊的世界,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頁159-160。
3. 原來,2001,從博物館行銷窺探北投文化形象的塑造工程,2001年藝術的北投,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頁40-45。
4. 黃世輝,2001,文化產業與居民參與,文建會90年度社區總體營造年會成果彙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23-31。
5. 行政院,2002,二○○二生態旅遊年工作計畫。
6. 楊國鑫,2002,生態旅遊與永續發展:試論生態旅遊的商業倫理,2002生態旅遊學術論文發表會,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頁1-13。
7. 馮久玲,2002,文化是好生意,台北,臉譜。
8. 陳其南,2002,全球化從在地行動開始,台北,天下。
9. Choi,S.M.,2002,南韓文化內容產業,文化、觀光、城市行銷國際論壇,台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10. 洪德仁,2002,宜居宜遊的好所在─建構北投文化生態旅遊服務旅遊系統,北投社區文化生態論文專輯,台北,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頁165-181。
11. 施顏祥,2002,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全體研討會,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頁22-35。
12. 陳文龍,2002,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之評論,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全體研討會,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頁36-40。
13. 江藍生、謝繩武,2002,2001-2002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
14. 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2003,文化創意產業概況分析調查報告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北。
15. 花建,2003,文化 +創意=財富,台北,帝國文化。
16. 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博覽會 http://2008.gio.gov.tw/
17.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http://www.cca.gov.tw/index.htm
18. 交通部觀光局 http://www.tbroc.gov.tw/_index.htm
19. 台灣生態旅遊網 http://www.ecotour.org.tw/home.asp
20. 北投文化基金會網站http://www.ptcf.org.tw
(圖一)北投關渡平原
(圖二)北投俯瞰圖
初 . 來 . 乍 . 到 .
林榮一 / 學會專員 .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系畢業
各位先進,大家好,我是新加入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的生力軍,我叫林榮一,在此向大家問候並作簡單的自我介紹。
小弟個人為何會走上社區營造的路呢?回想起來,應該是這樣子的。近年來,已忘了是何時開始,在我腦中,不斷湧現「怎麼會?」、「為什麼?」、「怎麼可以這樣?」、「為何不?」等念頭,對於現狀不滿的想法及疑問,便如幽靈一般縈繞心頭。且每每看到台灣這塊土地的種種問題在我們面前恣意現形,除了無力、憤怒外,也不經讓人思考,是否還有其他的可能性或是途徑,能夠來為解決種種問題貢獻一已心力。
在歷經一段漫長的嘗試及努力過程,偶然間接觸社區營造的領域,對於社區營造之理念亦相當認同,而後又有幸於九二一重建會巡迴小組服替代役,繼續從事社造相關事務,在此也感謝於九二一重建會服務期間,各位長官的關心及同事們的熱心指導,使得我對於社區營造又有進一步的了解,對於從事社造這段旅程的信心也更加堅定
退伍之後,承續著先前有限的經驗,進入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主要負責本會承接勞委會「九十二年度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民間團體諮詢輔導團」之計畫,該計畫目的在於本會將打造一個平台並引介專家學者及結合地方協力團隊的力量,來協助許多前經勞委會系列政策輔導的單位,來解決該單位於發展產業時,所面臨之行銷、設計、經營管理等問題,甚至更進一步協助各組織自力營運,以期實現組織理想。
個人經驗實為有限,但日後個人定將秉著一顆熱忱的心,在社造的領域上,為大家服務,也希望各位夥伴及先進在未來的日子裡,能不吝指導。謝謝。
人際間的關懷是否是多多益善?
徐敏雄 / 文化服務替代役第十三梯 .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對於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來說,人際關係的冷漠是許多人經常發出的感觸。為了改善這種人與人之間彼此疏離的關係,無論宗教團體還是教育文化與社會福利機構,無不大力鼓吹民眾參與公共事務、關懷弱勢群體。但是提倡人際關懷與參與公共事務是否就真的能改善現代社會的冷漠現象?為何有時當我們積極地想對身旁需要幫助的人給予關心,卻從對方那兒得到冷漠的回應?基督徒常常在講「愛」與「關懷」,但是為何努力了很久都很難在現實生活的人際網絡中看出什麼成效?要釐清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先了解另一個更根本且關鍵的概念:人們為何願意(或不願意)對他人付出關懷?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人們之所以願意對別人付出「關懷」,常常是因為希望藉由這份關懷的付出,與他人建立一個信任且穩固的關係,更確切地說,是希望享受這種穩固人際情誼的溫馨和安全。當然,也可能有人是抱著「投桃報李」的心態,期待來日他人也能在自己需要的時候,適時地對自己伸出援手,或希望對方因著自己付出的關懷,對自己投以喜愛和肯定。這時候,朋友關係成了一種社會交換。還有一種人付出關懷的原因,是真心希望被關心的人能夠過得更好,這種心態可以稱為「利他主義」。當然,也有人或說這種利他主義其他也不是絕對的純然利他,因為當利他行為發生時,付出關懷的一方也會獲得助人過程中的喜樂,而這種喜樂本身就是一種「圖謀」。這話固然沒錯,但在我看來,如果這份因著助人而來的喜樂之優先性,次於受關懷者的利益或成長,那麼這樣的「收穫」並不需要去規避它。
在了解 可以推測很多人原先其實也是抱持著誠意,想要與人建立信任關係的心態在與他人互動,因為擔心自己過度付出了感情或關懷卻只得到對方冷漠的回應,在不想讓自己期望落空的情況下,才開始撤銷既有的人際熱忱。但是,從這個答案中我們又發現到另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某些人在面對他人的關心時,會選擇以冷漠來對待呢?
首先,就關懷的「內容」來看,對方不願意接受我們的關懷,或是選擇以冷漠回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們提供的內容不是對方需要的。例如我們送給朋友許多茶葉,可是朋友卻不喜歡喝茶。其次,也可能是這份關懷已經給得太多,以至於接受的對方因「過剩」而產生厭倦。例如:短時間內一直詢問同樣的問題。第三,也可能是因為我們提供關懷的物品價值或情感讓收受者覺得必須負擔極高的代價來回報,以對方為了不想積欠人情,而選擇拒絕接受或退還。
除了關懷的「內容」之外,互惠性的關懷關係無法順利產生,也可能是因為關懷者使用的「方式」讓被關懷者不舒服。例如,父母親常以負面的詞彙表達自己的關心,以至於讓孩子覺得是遭受責備而不是接受關心。最後,也可能因為被關懷者不喜歡關懷者的為人處事,不願意與他產生任何干係,所以才選擇以冷漠的態度應對的。例如,一個女孩子不喜歡某個男性,所以看到他送的花束不但不會有什麼喜悅之情,反倒會覺得厭煩。所以從以上種種跡象來看,要主動扮演關懷者的角色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一方面,他必須冒著可能被拒絕或冷漠回應的風險,跨出雙方互動的第一步;此外,他還得選擇適切的方式,提供適當的關懷內容,讓對方的需要能有被滿足的感覺。
如果成功地主動給予他人關懷是如此複雜的工程,那麼「誰」還會願意去扮演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角色呢?如果我們回到先前關於「人們為何提供關懷」的討論,便可以發現到:當人們察覺到受關懷者於短期或長期內能回報自己的好處(包括物質與情感等各層面的總和),大於自己付出關懷時所必須承擔的風險或挫折時,他們就會持續這項關懷的行動。例如,付出關懷者喜愛被關懷者,並渴望從他那裡得到愛情或特殊的利益,而且對方所付出的愛情和特殊利益對關懷者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反之,如果受關懷者所能回饋的東西不是關懷者需要或重視的,甚至以冷漠來回應,那麼關懷的行動就很容易停止。
這裡之所以說「理應」,就是還有例外,因為我們確實已經看過諸如親子關係和基於信仰的緣故所投入的關懷,常常是在對方不見得能提供什麼好處的前提下進行的。也因此,在一般的日常生活中,這種利他主義者是最常以不適當的關懷手段傷害他人,或提供一些我們覺得不需要、過多的關懷。因為,他們比較不會在意我們的冷漠,也就是說,我們的冷漠比較難引發他們去反省自己關懷工作的手段和內容是否適宜。反倒是那些希望從我們身上得到什麼的關懷者,會因為我們冷漠的態度很識趣地去反省甚至停止這份不平等的關係。
綜合本文的討論,我們可以了解到:認為只要雙方都有共識,願意付出關懷就可以產生穩定的人際關係的觀念,可能有調整的必要。因為,人際關係中某一方「過多」或「不適宜」的關懷內容與方式,不但無法拉近彼此的距離,反倒會造成彼此的壓力或困擾,即便雙方都願意付出關懷。也因此,人際關懷的付出與接受並非「多多益善」,而是必須在數量和方式上找到一個最適切的「點」,超過了這個數量,人際關係就會產生緊張。至於怎樣的數量與方式才算是合宜並沒有絕對的標準,它會因人、因事、因地而異。如果我們希望透過積極關懷他人,降低人際間的疏離關係,甚至積極地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情誼,就必須考量到他人成長背景與人際互動習性,如此才不至於讓自己滿腔的熱忱成了人際間相互信任與扶持的障礙。
■ 台中縣九十二年度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社區人才培育計畫
壹 計劃緣起
藉由辦理社區總體營造人才的培訓,宣導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並發掘在地經營社區的人才。鑒於社區營造係為造人運動,啟發人自發性的參與。人才是推動社區營造的首要。因此為建立社區資源資料庫,促進社區與企業、民間組織或藝文團隊結盟交流。培養具永續經營觀念與服務熱忱的理念社造人才,特規劃此培訓案。將針對居民對社區營造概念的差異,前者著重於理念的宣導及操作技巧與各項社區資源取的方式之傳授。
貳 計劃目標
一、 宣導社區營造的理念,培育社區營造操作人,並以階段方式,培訓社區居民具備社區營造的意識,進而透過實務演練與經驗交流方式,使參與者擁有各項推動社區營造知識與技巧。
二、 建立社區資源資料庫,以人才資源資料庫為基礎,觸發社區本有之自然與人文資源再現。
三、 作為92年度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 - 「社區營造點徵選」的社區評選條件及前期運作機制。
參 計劃內容
一、 辦理單位及執行單位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主辦單位:台中縣文化局
協辦單位:台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
執行單位:台中縣櫟社區總體營造文化協會
二、 計劃執行方式
1.計劃執行時間:92年10月25日至92年11月30日
2.參加對象及年齡:凡設籍台中縣,年滿20歲對推動社區營造有興趣之社區團體成員或一般民眾均可報名,報名按先後順序(採篩選制),預計招開一班次,人數以100人為基準。
3.◎招收對象分類:
第一類-社區型:由本縣立案社區中推薦2-3名幹部或主要成員參與【欲參與92新故鄉社區營造點甄選之社區團體必須派社區中主要代表2名以上參與】,預計招收60至65名。
第二類-個人型:凡對文建會推動社區營造工作有興趣的個人皆可報名,經主辦單位篩選確定後即可參與本課程專業、嚴謹的訓練。但曾參加文建會社區人才培育計劃者、社區營造點之社造員、曾修習社區相關學程者(社區規劃師)、民間社團、文史團體主要人員及鄉鎮市公部門負責社造業務的相關人員,不可報名第二類-個人型(請報第一類-社區型),本類預計招收40至45名。
肆 預期成果
一、 宣導社區總體營造理念,培育社區營造操作人,並以階段方式,培訓社區居民具備社區營造意識,進而透過實務演練及經驗交流方式,使參與者擁造的知識與技巧。
二、 建立社區資源資料庫,以人才資源資料庫為基礎,觸發社區本有之自然與人文資源再現。
三、 作為「社區營造點徵選」的社區操作人才必修先備學分及甄選92新故鄉社區營造點之評選依據。
伍 課程規劃
週數
日期
上課時間
課程內容
講師
第一週
十月二十五日﹝六﹞
09:00-10:00
始業式
10:10-12:00
社造政策的前世今生
洪慶峰
13:10-15:00
社造有理-
社區營造的理念
陳佳君
15:10-16:00
社造無理-
社區營造的鍾情所在
賴永慶
十月二十六日﹝日﹞
09:10-12:00
如何使社區起死回生
陳宏松
13:10-16:00
社區的資源整合
黃文基
第二週
十一月一日﹝六﹞
09:10-12:00
探索社區的方法與樂趣
鄭仁邦
13:10-16:00
社區的形象包裝
鄭秀喬
十一月二日﹝日﹞
09:10-12:00
社區營造的專業根源-社區美學
黃圻文
13:10-16:00
社區營造的專業根源-社區參與
賴志彰
第三週
十一月八日﹝六﹞
09:10-12:00
社區營造的專業根源-社區文化保存
孫崇傑
13:10-16:00
社區營造的專業根源-社區生態保育
蔡紹斌
十一月9日﹝日﹞
09:10-12:00
社區營造的專業根源-社區產業文化
陳永進
13:10-16:00
社區營造的專業根源-社區行銷
楊修銓
週數
日期
上課時間
課程內容
講師
第四週
十一月十五日﹝六﹞
09:10-12:00
社區營造的專業根源-網路VS社區
盧思岳
13:10-16:00
社區操作實務篇-
打造社區工作
吳長錕
十一月十六日﹝日﹞
09:10-12:00
社區操作實務篇-
活動企劃
張明純
13:10-16:00
社區操作實務篇-
經費核銷
邱慧玲
陳淑美
第五週
十一月二十二日﹝六﹞
09:10-12:00
社區操作實務篇-
非常角度玩社區
吳長錕
13:10-16:00
社區體驗、探察實境
到社區趴趴走
黃秋玉
張柏勝
十一月二十三日﹝日﹞
09:10-12:00
願景拼貼、虛擬實境
集體創作空城計
黃秋玉
蔡宜玲
13:10-16:00
社區的夢想與實驗
張柏勝
彭佩玲
黃淑慧
第六週
十一月二十九日-三十日﹝六、日﹞
09:10-17:00
成果展(臺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展覽室A外走道)
﹝十一月二十七(四)、二十八日(五)展場佈置、十二月二日(二)展場撤離﹞
台中縣九十二年度新故鄉社區營造計劃「社區人才培育計劃」報名簡章
一、 計劃目標:宣導社區營造的理念、培育社區營造操作人才及建立社區資源資料庫。培訓社區居民具備社區營造的意識,進而透過實務演練與經驗交流方式使參與者擁有各項推動社區營造知識與技巧,並且作為92年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社區營造點甄選社區成員之必備先修學分及條件。
二、 辦理單位:策辦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主辦單位:台中縣文化局
協辦單位:臺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
承辦單位:台中縣櫟社區總體營造文化協會
三、 研習內容:如附課程表
四、 活動時間:92年10月25日至92年11月30日
五、 上課地點:台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國際會議廳(臺中縣清水鎮鎮政路100號)
六、 參加對象及名額:
凡設籍臺中縣,年滿20歲對推動社區營造有興趣之社區團體成員或一般民眾均可報名,報名按先後順序(採篩選制),預計招開一班次,人數以100人為基準。
◎招收對象分類:
第一類-社區型:由本縣立案社區中推薦2-3名幹部或主要成員參與【欲參與92新故鄉社區營造點甄選之社區團體必須派主要代表2名以上參與】,預計招收60至65名。
第二類-個人型:凡對文建會推動社區營造工作有興趣的個人皆可報名,經承辦單位篩選確定後即可參與本課程專業、嚴謹的訓練。但曾參加文建會社區人才培育計劃者、社區營造點之社造員、曾修習社區相關學程者(社區規劃師)、民間社團、文史團體主要人員及鄉鎮市公部門負責社造業務的相關人員,不可報名第二類-個人型(請報第一類-社區型),本類預計招收40至45名。
七、 (一)報名方式及日期:即日起至92年10月20日止
填寫報名表(請由網路從臺中縣文化局下載報名表後向本協會傳真、郵寄、或電子郵件傳送均可)
電話(04)23300159或傳真(04)23323481、行動電話:0938-295398 賴理事長
承辦單位:台中縣櫟社區總體營造文化協會收
通訊地址:台中縣霧峰鄉民生路364巷51號、 E-mail:rely_a @yahoo.com.tw
(二)篩選方式:10月21日前將個別通知錄取學員。
※ 經評選結果錄取分數相同者,將依報名日期決定錄取順序。敬請提早報名,以免向隅。
八、 附記:參加學員全勤者頒發研習結業證書
九、 報名表:
臺中縣九十二年度新故鄉社區營造計劃「社區人才培育計劃」報名表
報名專線:(04)23300159或傳真(04)23323481 E-mail:rely_a @yahoo.com.tw
※此欄報名者勿填 報名序號:
姓名
出生日期
性別
身份證字號
聯絡方式
聯絡地址:(郵遞區號)
電話
傳真
行動電話
報名
類別
□第一類-社區型 □第二類-個人型
E-mail
代表
社區(團)
名稱
(第一類-社區型學員請填寫)
社區(社團)印鑑(第一類-社區型學員請用印)
職 稱
自傳
※ 請另以A4紙張撰寫300-500字自我介紹:
※ 請簡述參與此次人才培育課程的動機:
※ 請簡述自己生活的社區或家鄉特色:
備註
※此欄報名者勿填 錄取組別1.□、2.□ 錄取序號:
※上課地點:台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國際會議廳(臺中縣清水鎮鎮政路100號)
■ BACK
■第四屆亞洲地區非政府組織論壇
http://www.ngosofo.org.tw/
■ BACK
■21世紀 城市生活主張:都市景觀篇-新品質.新價值.新模式
http://nft01.nuk.edu.tw/iuda/kao-urban/main.htm
■ BACK
■桃園縣社區規劃師研討會
桃園縣社區規劃師研討會報名簡章
【主辦單位:桃園縣政府研究發展室 / 執行單位: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
壹、 辦理緣起與目的
為配合「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中的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及營建署之「城鄉新風貌營造計畫」,本府目前刻正辦理『桃園縣社區規劃師制度擬訂與執行推動計畫』,望藉由社區規劃師制度之建構,激勵空間專業者走入社區並與社區結合,建立民眾與政府部門間溝通的橋樑,以落實社區居民對於周遭環境的參與及關心,並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之政策。
本府特委託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辦理『桃園縣社區規劃師研討會』,課程重點內容將著重於社區規劃師的相關制度、民眾參與及環境營造等…實例的研討,以達經驗學習及交流目的,並同時宣導政府推動社區規劃師之制度,以帶動各界參與意願,共同關心桃園縣之生活環境。
貳、 舉辦時間與地點
1. 時間:民國九十二年十月二十四日(09:00~16:30)
2. 地點:桃園中信酒店宴會廳5樓A廳(桃園縣桃園市民生路107號/電話:03-337-0888)
參、 名額限制:80名,免費參加,額滿為止
肆、 報名辦法
一、報名日期:即日起至九十二年十月二十日下午五時截止。
二、報名方式
(一) 傳真報名:傳真(02)2560-5136
(二) E-mail報名:melody@everwin.com.tw
三、報名表索取方式
(一) 桃園縣政府服務台、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
(二) 網路下載
1. 桃園縣政府網站:(http://www.tyhg.gov.tw/index1.shtml)
2. 桃園縣社區規劃師網站:(http://www.everwin.com.tw/planner/)
伍、 錄取名單公告
1. 將於92年10月21日於桃園縣社區規劃師網站公佈(http://www.everwin.com.tw/planner/)
2. 請自行至網站上查詢恕不另行通知
陸、 研討會議程
時間
會議議程
09:00~09:10
報 到
09:10~09:20
開幕式(貴賓致詞)
指導單位與貴賓
09:20~10:00
專題研討(一)
主講人:李永展
桃園縣社區規劃師制度擬訂與執行推動計畫
(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學系教授)
10:00~10:20
茶敘時間
10:20~11:10
專題研討(二)
主講人:王鴻楷
社區總體營造之民眾參與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11:10~12:00
專題研討(三)
主講人:鄭晃二
社區營造之探討
(淡江大學建築系教授)
12:00~13:30
午 餐
13:30~14:20
專題研討(四)
主講人:黃國楨
桃園縣社區案例分享
(桃園縣政府研究發展室研究發展課課長)
14:20~15:10
專題研討(五)
主講人:呂登元
新故鄉社區營造-社區風貌營造計畫
(內政部營建署都市計畫組第三科科長)
15:10~15:30
茶敘時間
15:30~16:30
綜合座談
主持人:
李永展 教授
李貞儀 主任
與談人:
1.呂登元(內政部營建署都市計畫組第三科科長)
2.黃國楨(桃園縣政府研究發展室研究發展課課長)
3.洪啟東(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教授)
4.白仁德(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
16:30~
散 會
註:全程參加本研討會之公務人員,可於公務人員終身學習護照覈實登錄時數。
「桃園縣社區規劃師研討會」
~創造桃花源,希望夢工廠~
報 名 表
姓名:
身分證字號:
出生年月日:
性別: □男 □女
服務單位及職稱:
聯絡電話:
手機:
傳真:
電子信箱:
餐飲安排:□素食 □葷食
聯絡人:(02)2560-1799 鄭小姐
■ BACK
■第三屆永續生態旅遊研討會
● 指導單位:交通部觀光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台北縣政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台灣師範大學環境保護中心
● 協辦單位:台北縣河川生態保育協會
● 戶外觀摩日期:中華民國92年10月24日(星期五)
● 戶外觀摩地點:台北縣淡水大屯溪流域(集合地點為台北捷運紅樹林站 中正東路出口)
● 大會日期:中華民國92年10月26日(星期日)
● 大會地點:台灣師範大學公館分部 綜合館三樓國際會議廳(台北市汀州路四段88號)
● 名額:10/24大屯溪戶外觀摩 60人(限本會員參加);10/26大會 200人(以收到本會報名確認函為準)
●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10月15日止(額滿為止)
● 注意事項:
1. 凡是完成報名手續者將會收到研討會「報名確認函」電子信(包含交通等資訊),如研討會舉辦之一週前仍未收到確認函,請來電或E-mail索取。
2. 因免費之「大屯溪鄉野情趣一日遊觀摩行程」名額有限,報名前請先來電洽詢。
3. 報名後如不克前來參加觀摩行程,請於10/20前通知。(完成報名手續者,將收到行前通知。)
4. 為響應環保,請自行攜帶環保餐具、環保杯,大會不提供免洗筷、紙杯。
5.請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到達10月26日大會會場,搭乘捷運者,可於「萬隆站」或「公館站」下車。捷運萬隆站下車者,於2號出口步行約10分鐘;或於2號出口前轉乘公車74、251、252、253、278、290、642、644、648、綠13等,於師大分部站下車,所需時間約3分鐘。捷運公館站下車者,於1號出口步行約10~15分鐘;或於1號出口前轉乘公車綠13、74、251、252、253、278、290、642、644、648,於師大分部站下車,所需時間約3分鐘。
Part I 大屯溪鄉野情趣一日遊戶外觀摩行程
◎觀摩日期:中華民國92年10月24日(星期五)
◎集合\解散地點:台北捷運紅樹林站 中正東路出口
◎集合\解散時間:上午08:30~09:00(09:00準時出發)\下午16:40
10月24日(星期五)
時間
地點
參觀及解說主題
08:30~09:00
捷運紅樹林站
集合出發
09:30~10:00
三板橋
清朝時期生態工法施做情形
10:10~10:50
溪底橋
生態工法與環境教育
11:10~12:10
北勢子橋
凱達格蘭族大屯社、河川生態導覽、比較傳統工法與生態工法解說最佳示範點
12:10~13:10
自然教育農莊
午餐(純自然農法休閒農場)及解說
13:20~14:20
六塊厝
農家古厝及農具展示解說
14:30~16:20
大屯溪口
非生態工法河川工程比較、石滬、河口環境
16:40~
捷運紅樹林站
歸賦~
註:各車次時間依出發順序稍有不同
Part II 大會議程
◎ 大會日期:中華民國92年10月26日(星期日)
◎ 會議地點:台灣師範大學公館分部綜合館三樓國際會議廳(台北市汀州路四段88號)
10月26日(星期日)
時間
議程
主持人
09:00~09:30
報到
09:30~10:10
開幕來賓致詞
高志明 理事長
10:10~10:30
茶敘
議題一:台灣生態旅遊與河溪生態之介面關係(主持人:郭城孟/台灣大學植物標本館館長、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常務理事)
10:30~11:10
大屯山下的水與綠情緣
-河川生態旅遊與生態工法新契機
報告人:汪靜明
(師大環保中心主任)
11:10~11:50
大屯溪生態旅遊與河川社區總體營造
報告人:李永志
(台北縣河川保育協會前理事長)
報告人:李永祺
(淡水鎮中和里里長)
11:50~13:00
午餐
13:00~13:40
大屯溪流域之生態旅遊資源與行程規劃
報告人:郭瓊瑩
(文化大學景觀系系主任)
13:40~14:20
社區意識與內發型經濟的崛起
-社區產業經濟效益分析
報告人:邱明民
(前中華民國區域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大業大學講師)
議題二:台灣發展國際生態旅遊的環境(主持人:蔡佰祿/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常務理事)
14:20~15:00
從國外生態旅遊經驗看台灣發展國際生態旅遊之環境
報告人:吳清墩
(資深國外生態旅遊玩家、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種子教師)
15:00~15:20
茶敘
15:20~16:00
由生態旅遊的等級評估與規劃談台灣如何發展國際生態旅遊
報告人:賴明洲
(東海景觀系教授)
16:00~16:40
綜合座談
高志明理事長、各場主持人、報告人
報名表
姓名
性別
出生年月日
身分證字號
電話
(O)
(H)
服務單位
職 稱
行動電話
通訊地址
郵遞區號
我要參加
()10/24大屯溪鄉野情趣一日遊觀摩行程(限本會會員參加)
()10/26研討會 ()用餐與否(午餐一律素食)
備註
1. 可單選參加10/26研討會,但不接受只參加大屯溪戶外觀摩行程之報名
2. 本會將為參加觀摩行程者辦理二百萬旅行平安險,請確認您的基本資料無誤
3. 因故無法參加觀摩行程者,受限保險責任,恕不接受頂替。
4. 本活動一律採E-mail報名,請於信件主旨註明「報名參加研討會」。
5. 10/15前報名,額滿截止。
ä請以e-mail報名,謝謝!
äE-mail:eco.tourism@msa.hinet.net 傳真:(02)2721-3453
ä活動查詢--網址:http://www.ecotour.org.tw 電話:(02)2778-4567
■ BACK
■第二期綠色生活地圖推廣種子講師培訓招生簡章 / 荒野保護協會台北總會
一、目的:培訓荒野綠色生活地圖製作&推廣種子講師
二、時間:92/10/18~12/13日隔周六上課
三、地點:荒野保護協會台北總會B1教室
四、報名資格:
1.有時間、有意願協助本會「綠色生活地圖計畫」在社區推廣的行動理念者。
2.結訓後半年內至少能參與輔導一個綠色生活地圖推廣課程或活動計畫。
3.本會義工及會員報名優先。
五、招訓名額:35位
六、學費:保證金1000元(93/5/31日前實習完畢,授與正式綠活圖推廣講師資格後退還)
七、報名方式:請填妥報名表傳真或Email至台北總會上課前一周截止報名並通知繳費
八、報名洽詢:TEL:02-29303193分機19 FAX:02-29346318 E-mail:sowtw@sow.org.tw
台北總會(上課地點)住址:台北市興隆路一段113號1樓(近捷運新店線萬隆站)
九、課程:
日期/時間(2003年)
地 點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
講 師
10/18(六)09.00-16.00
(6小時)
荒野台北總會B1教室
走入荒野中的綠色生活
荒野的起源、發展、精神、未來
綠活圖的起源、發展、內容、未來
任務(1)綠活圖的實例、製作方法
團體互動&回饋分享(1)
綠活圖推廣講師群
11/01(六)09.00-16.00
(戶外/6小時)
台北市
奇岩社區
拜訪丹鳳山下的綠活社區
拜訪台灣第一份社區綠活圖的發生
地,進行實地綠活圖景點踏查
團體互動&回饋分享(2)
奇岩社區解說員
11/15(六)09.00-16.00
(6小時)
荒野
綠伙伴的家
510綠活大展
綠活圖伙伴的互助學習&成長
各組綠活圖成果展示、分享
任務(2)人力凝聚&組織運作的設計
團體互動&回饋分享(3)
綠活圖推廣講師群
11/29(六)09.00-16.00
(6小時)
荒野台北總會B1教室
逛逛荒野大觀園
荒野各組&營隊的推廣經驗交流、分享
人力凝聚&組織運作的交流、分享
任務(3)推廣課程設計
團體互動&回饋分享(4)
綠活圖推廣講師群
12/13(六)09.00-16.00
(6小時)
荒野台北總會B1教室
一同編織綠活圖的夢
推廣課程設計的交流、分享
結訓、授證&共同討論未來
團體互動&回饋分享(5)
綠活圖推廣講師群
十、結訓要求:
1.學員上課請假(含未到)時數不得超過本訓練課程總時數(共30小時)的三分之一並完成小組地圖者,授予實習講師資格及頒與實習證書。
2.實習講師資格於結訓後半年內(93/5/31日前),能參與輔導一個綠色生活地圖推廣課程或活動計畫成功者,授予正式綠活圖推廣講師資格證書,並退還1000元保證金。
3.學員在課程期間所完成之地圖相關資料,將授權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推廣綠色生活地圖使用。
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台北總會
第二期綠色生活地圖推廣種子講師培訓班 報名表
姓名: 性別:□男 □女
出生年月日:民國 年 月 日;身份證字號:
聯絡電話:(H) (O) (M)
聯絡地址:
電子信箱:
最高學歷(程度,專業科別): 現在職業:
一、您為何想參加綠活圖種子講師訓練? 對本次的訓練有何具體的期待?
二、您目前(或曾經)在荒野保護協會(或其他環保、社區志工團體)中參與的工作有哪些?
三、您計劃在未來一年內,能在那個縣市參與綠活圖推廣?每個月預期能撥出參與時間為何?
推薦人:(若無免填//為了讓主辦講師能儘快認識您,煩請您找一位常到本會義工或幹部推薦您)
推薦姓名: 推薦人聯絡電話:
推薦人意見:
報名表請於10月9日前親送,郵寄或傳真、E-mail到台北總會電話02-29303193分機19 傳真02-29346318 E-mail:sowtw@sow .org.tw。
■ BACK
■鳳甲美術館社區藝文工作坊
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
鳳甲美術館社區藝文工作坊
秋浴專案活動新聞稿
文建會2003年文化藝術基金會聯合活動
文化芬多精‧創藝粉多金
指導單位:文建會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
合辦單位:文化建設基金管理委員會、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北投溫泉發展協會
承辦單位:鳳甲美術館
洽詢電話:02-28942272‧報名傳真:02-28973980
活動地點:鳳甲美術館 視聽教室 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260號5樓
(台北捷運淡水線“奇岩站”下車,步行約5分鐘;公車“中華陶藝館”下車)
《即日起,接受報名。為鼓勵社區參與,凡居住北投、士林、淡水地區者,一律9折優待》
鳳甲美術館自2003年春季開始,與文建會文化基金管理委員會合作,開辦與社區民眾相關的藝文課程─鳳甲美術館社區藝文工作坊。此活動期間,曾歷經了SARS風暴的襲擊,緊急停辦所有課程,及面臨了報名人數不足,若干課程被迫取消的窘境。由於這是鳳甲美術館第一次開辦此社區課程,在課程時間安排及宣傳活動上明顯的經驗不足,但我們不氣餒,仍再接再厲為社區民眾規劃了秋季的課程,取名為「秋浴專案」。此專案如同以往的規劃了「兒童天地」、「仕女工坊」、「游移教室」及「藝術饗宴」等四個單元。較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我們將活動重點放在「遊移教室」這個單元,不但規劃了民眾在秋季最熱衷的“泡湯之旅”,還規劃了目前休閒活動大熱門的“博物館之旅”。以下就針對這四個單元內容簡單敘述如下:
「兒童天地」帶領兒童在遊戲中發現藝術,並進行藝術創作的─《我也是藝術家─兒童創作工作室》,我們邀請了在兒童美術教學方面的新星─曾雅苑老師,希望藉由與鳳甲美術館展演的互動關係,拉近兒童與現代藝術的距離;
「仕女工坊」滋養民眾成為真正的生活美學家的─《享受一杯好紅茶》,美食專欄自由作家葉怡蘭,將由紅茶的歷史、種類與情趣入手,從紅茶的美味沖泡法、紅茶的器具、點心、世界各國的紅茶風情、以至於道地紅茶館的實地演練……,引領你一步一步走入紅茶的品味世界。
「游移教室」此次所規劃的是《北投泡湯趴趴走》及《閱讀博物館》。《北投泡湯趴趴走》─秋天到了,北投在呼喚。你可以用最輕鬆的方式來尋訪北投溫泉鄉,並由講師帶領,從北投的溫泉歷史開始,一路詳盡的告訴您,溫泉的發展過程、如何泡個好湯、輕鬆作個“湯”美人…;《閱讀博物館》─將培養大眾「學習觀看」博物館,廣義的引導大眾走近/進博物館,激發觀眾對博物館的好奇心,明瞭觀看的方式。因此,參與者需要的是啟動感官引擎,用心去體會、觀察、思考,即可悠遊文化台北,紀錄一場屬於自己的博物館遊記。
「藝術饗宴」則是指引民眾輕鬆進入藝術的世界。此次課程為配合鳳甲美術館於週年慶特展“造境─科技藝術展”,特別籌畫了一系列的《科技藝術論壇》,此論壇分為“創作與評論篇”、“技術與應用篇”、“獎助與資源篇”等三個單元,加在上兩場綜合性的討論,希望藉此邀集這平時互不交集的雙方人馬,來進行一場腦力激盪。此論壇講座,均為免費參加,歡迎踴躍報名,坐滿為止。
■「開發利用地方文化資產與文化環境」系列講座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淡江大學建築系.合辦
從10月1日起到12月30日晚上6:30到8:30在文建會一樓藝文空間(台北市北平東路30-1號,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六號出口紹新北路直走右轉)
主持人:鄭晃二 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日期
預定主題
與談人
與談人
與談人
10/1
(三)
木屐村與石頭厝-地方文化館創造及經營之策略
陳其南
行政院政務委員
林瑞木
白米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林日火
林淵農場負責人
10/8(三)
全球化與在地化,誰最像話?-全球化與台灣社區營造之機會
夏鑄九
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廖嘉展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10/15(三)
新加坡與台灣到底誰比較綠?—新加坡的借鏡看台灣國土計畫
林盛豐
行政院政務委員
Dr. Philip Bay
新加坡大學教授
10/22(三)
大腳與繡花鞋--誰來決定城市生活的品味
王惠民
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中心主任
姚政仲
大一國際設計主持人
10/29(三)
從粉圓到珍奶—台灣的地方文化資產與產業的機會
黃世輝
雲林科技大學文資所所長
陳永進
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呂芳堯
威肯資訊管理公司總經理
11/5(三)
社區滅火器-經由社區營造建立社區安全與防救災體系
陳亮全
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吳英璋
台大心理系教授
11/12(三)
風車與刮鬍刀—科技產業、空間設計、與創造力
Prof. Alex Tzonis
荷蘭台夫特大學教授
羅益強
前飛利浦全球電子組件事業群總裁
11/19(三)
到底有什麼好看的?-文化觀光與社區文化資產
關華山
東海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王俊秀
聯合大學副校長
11/26(三)
都市變遷與藝術文化的興衰
王明蘅
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
洪惠冠
交通大學藝術中心主任
12/3(三)
電影中的城市、城市中的電影
李清志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吳乙峰
導演
12/10(三)
水清、花香、山美、未來村-原住民土地與空間
汪明輝
師大地理系教授
李松根
東華大學英美文學系助理教授
12/17(三)
寧靜的新厝,鼎沸的農村-宜蘭厝
陳 板
第三工作室負責人
林芳怡
禾怡國際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主持人
12/23(二)
環境地很藝術、藝術地很環境
李永展
文化大學建築系教授
吳瑪俐
藝術家,台灣藝術大學兼任副教授
12/30(二)
「他」空間—超越實質空間以外的
陳珍誠
淡江大學建築系主任暨所長
阮慶岳
作家,華梵大學建築系講師
■寶藏巖活動三部曲
www.treasurehill.org
■面臨變革的21世紀博物館---台灣與日本的對話與交流國
際研討會
http://www.cam.org.tw/1-about/news/japan&taiwan.htm
■ BACK
■2003年博物館館長論壇【危機與轉機:新世紀的博物館】
邁入二十一世紀後,隨著全球化的趨勢與數位科技的進步,博物館的功能與角色也日趨精緻與多樣化。除了新時代的挑戰之外,全球普遍面臨的經濟衰退、戰爭的陰影與疫病等,也間接衝擊了博物館界。經濟問題與財源拮据成為博物館營運的一大障礙,也引起對博物館機制與營運型態的再檢討與新嘗試。博物館從業人員面臨各種變遷與挑戰,應如何擴大文化視野求新求變,發揮專業與創意,結合傳統與時代新趨勢,積極開創新資源並靈活運用新科技,以因應各種新需求與新挑戰,成為當前博物館界之重要課題。
國立歷史博物館將於本年十月廿二、廿三日(星期三、四)假地下一樓遵彭廳舉辦第五屆博物館館長論壇,邀請國立歷史博物館黃光男館長、國立故宮博物院杜正勝院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李家維館長、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奈爾所長(Dr. Simon Knell)、法國雅峇瑪安德樂博物館聖法卡諾館長(Nicolas Sainte Fare Garnot)、美國陸榮昌亞洲博物館趙植平館長(Ron Chew)、韓國國立慶州博物館朴永福館長以及新加坡歷史博物館李楚琳館長等八位博物館界與學界領導人齊聚一堂,以其專業與實務經驗,針對博物館在全球化與數位化時代所應扮演之角色、博物館的組織型態與創意營運、博物館的新時代需求與危機處理等議題,進行兩天多面向的對話與腦力激盪。希望藉由國內外學者專家意見溝通與經驗分享的機會,研商博物館所面臨障礙與危機的解決之道,促成未來跨領域及跨國際的交流與合作。
本次研討會將優先邀請國內博物館從業人員、相關之文教機構及博物館學研究之學者專家與學生等約一百二十人參與討論。報名方式請於十月一日至十五日於國立歷史博物館網頁線上報名專區填寫相關資料,詳細會議議程登載於本館網站,網址為 http://www.nmh.gov.tw/。
■非營利組織志工管理研習班
招生宗旨
訓練非營利組織從業人員有關志工管理、志願服務、志工人力資源規劃、志工招募、甄選、工作分析、訓練、發展、績效評估、獎勵與激勵措施等專業職能透過研習課程使非營利組織從業人員瞭解志願服務之內涵及發展趨勢,進而增進其志工管理之相關知能。
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承辦單位: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招生對象
NPO高中階管理人員、現職從業人員、志工30名
報名資料索取地點
意者請逕洽下列各地點/網站索取或下載
一、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宜蘭市宜中路222號 江瓊如秘書 Tel:03-9354080
http://www.youngsun.org.tw/最新消息公告
二、宜蘭社區大學
宜蘭市復興路2段77號 賴梅玲秘書 Tel:03-9311749-16
http://icu.ilc.edu.tw宜蘭社區大學/最新消息公告
報名期間
即日起至10月15日(三)止
報名方式
請於各索取地點取得報名資料並填寫完成後,於報名期限內將報名資料註明「報名非營利志工管理研習班」,於上班時間內以親繳、郵寄、傳真、或電子郵件之方式投送至—
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宜蘭市宜中路222號 江瓊如秘書 Tel:03-9354080 Fax:03-9354085
http://www.youngsun.org.tw
e-mail:youngsun@ilc.edu.tw
上班時間:每週二至週六 上午8:30分至下午5時30分
上課地點
宜蘭社會福利館
(宜蘭市同慶街95號6樓第二會議室)
研習費用及保證金
一、本研習課程全額由行政院青輔會補助。
二、依據行政院青輔會規定辦理,每人收取保證金新台幣500元,依規定完成培訓研習課程並通過成績考核者,無息退還保證金;未退還之保證金由本會送青輔會解繳國庫。
三、保證金之繳納可直接於報名地點繳交,或委請他人至報名地點代繳。
四、無法至報名地點繳交者,請以現金袋寄至報名地點。
五、未繳交保證金者一律未算完成報名手續。
六、上課前一週告知本會無法上課者,全額退還保証金;開課後原則上不予退費,惟有特殊原因經本會同意者,可酌予退還保證金。
七、生活扶助戶、原住民及身心障礙者,免收費用。
■ BACK
發行單位: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電子報編輯小組
創刊日期: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七月九日
發 行 人 : 陳錦煌 理事長
編輯小組: 洪德仁、鄭晃二、陳淑敏、許瑞君、林榮一、黃子青
電 話 : (02) 2822-7414 傳真: (02) 2822-7392
網 址 : http://www.cesroc.org.tw/
E-mail : cesroc@seed.net.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